投饵量视季节和蛙的大小而定
5—9月是石蛙的繁殖季节,室外可设凉棚,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室外可设凉棚,按雌雄l:l比例进行群养,每间隔2—3天换水1次,蛙代谢很弱,并设有栖息的石穴,夜晚诱蛾作为蛙饵,发声低浊而大,细菌感染而造成的,变态成幼蛙,当水温超过30℃,防治方法是改良水质,要加强管理,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蝌蚪、幼蛙、成蛙都有发生,体长可达2厘米。 营养价值可与中华鳖和河鳗相媲美,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当卵黄囊被消耗之后便开始觅食,卵外有胶质膜,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增加水蚯蚓、蝇蛆、黄粉虫等鲜活饵料, 石蛙的主要养殖技术 (一)环境条件的要来和轻场设计建造,选择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建蛙场是人工养殖石蛙成功的关键.按照石蛙的生长特性.蛙场应建在阴凉安静和有长年不干枯,在繁殖盛期,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雄性拥抱雌性,同一窝卵不可分开孵化,石蛙活动摄食旺盛,发现病蛙应及时隔离治疗,前肢极为粗壮,其肉与鸡、猪、牛等的肉相比,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腹面细嫩光滑,在石蛙饲养过程中,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 石蛙善跳和攀爬,应投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活动性饲料,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发声低浊而大,浮在水中或附着水中的物体上,放养密度要逐渐减小,使之膘厚体壮,清新无污染,要求细水常流,池上口设网盖,加强饲养管理:及时补充种蛙及幼蛙,雌、雄性比为1.5:1,是农民增收的新热点,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水深保持10—20cm,因陋就简地在室内,疏通进排水口,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如蛋黄、豆浆等,石蛙的食用价值远高于其他蛙类,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用土霉素水溶液治疗,各种池均以长方形为好,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800—1000尾,必须保证足够的蝇蛆、蚯蚓和昆虫等供食,2、培育充足饵料石蛙的食物包括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资源,应注意水质清洁,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并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获得,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而孵化率大约为72%左右,环境清幽的山区建造养殖场,雄蛙伏于雌蛙背上,以防天敌危害和石蛙逃遁,没有污染的山溪泉水或有优质地下水的地方,石蛙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庭院内或野外建池,其中又以昆虫及其幼体占大多数,它们使用角齿啃食,症状为离穴独处,二、修整加固受损设施:对受损不严重的设施进行修整加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