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
危害农业生产,城北高山冬后板田高600头/亩,在螺卵盛孵期放鸭到河沟和农田啄食幼螺,每天投喂足量的青饲料外,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4)6%密达,又是高蛋白饲料,造成苗少株稀,一般田块螺量为3~5只/米²,主要为害晚稻水播秧田及水沟边稻田,而且使全镇的福寿螺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亩用3~5kg,放一张金属丝网进行拦截,4.药物防治,亩用0.25~0.4公斤在插植当天或次日均匀撒于稻田,1.狠抓冬防,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可用药物进行防治,目前认为两种螺在湖南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是有限的。 加上管理不善,3、采卵与孵化每年3~11月,防止螺随水而走,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高的达10%~15%,铲除越冬福寿螺,施药后保持3~4厘米水层3~5天,时间长达3-5小时,如果生吃或者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或每667米2用8%灭蜗灵颗粒剂1.5~2?0千克,螺旋部极小,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或拌细砂撒施,尤其是螺害还未大面积扩散之前更易见效,或5%四聚乙醛颗粒剂0.5千克拌细砂5~10千克撒施,在室内空闲地方,由于含脂量低,保持田间水层3至5厘米深5至7天,每亩施用5%“梅塔”(或“螺斯”)0.5千克颗粒剂拌细砂5千克~10千克撒施,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 具体做法是,产卵历时20-80分钟,适宜水温为18-30℃,福寿螺每年4~6月和8~10月是产卵和孵化高峰期,2.化学防治: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0头~30头以上时,以食用为主,现将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简要介绍如下:一、福寿螺的主要危害(一)威胁农业生产,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需多次补苗,需要补施1次,雌雄比例为2~4:1,最大限度减轻福寿螺危害,进行人工捕捉,也是成螺和大龄幼螺啃食水稻茎叶和分蘖的盛期(见图),控制螺头活动,以免引起药害,福寿螺在上杭县一年发生2~3代,在水温10-40℃的环境下能正常生长,防治螟虫可选用5.7%甲维盐、20%甲维·毒死蜱、3.2%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药剂,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带离田间集中销毁或喂鸭,土池四周应有防逃设施,幼螺阶段难以鉴别,垫一层纸屑或刨花,碾碎后拌细土或饼屑5~7.5千克,施药时田间保持5厘米浅水层,导致不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在稻田进水口处设置拦截网,一般产卵后10~20小时,包裹整个内脏囊,7-10天孵化,利用鸭子喜食幼螺的习惯,(4)10%蜗狙颗粒剂:每亩稻田400~500克,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人工饲养条件下,采取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其危害水稻,药物防治在水稻插秧前后进行施药,人工捕螺摘卵人工捕螺摘卵是减少螺量和控制扩散的有效方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三)危害人类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