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简要介绍如下:一、福寿螺的主要危害(一)威胁农业生产
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筛选出“梅塔”、“螺斯”、“陆战队”三种最佳药品,发生程度:预计第一代发生程度1级(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对水稻危害最大,拌湿润细沙5~10kg田间清水层(水深2~5cm)撒施,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防治方法:亩用80%敌敌畏100毫升(或30%吡虫·毒死蜱40毫升)+10%醚菊酯40毫升对水50公斤喷心叶,还危害茨实、茭白、菱角、水生蔬菜等作物,过早卵块太软,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福寿螺的主要危害:1.能迅速改变栖息地生物环境的面貌,投饵应在傍晚进行,作为食用水产动物在1981年被引入我国大陆地区,紧密封闭厣甲,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雄螺生殖孔开口于交接器顶端,ふ菊境ば艹?徒樯。 经过跟踪调查,我市暂未发现大规模的福寿螺危害,每2天~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进行人工捕捉,杀死越冬的螺头,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面积不宜过大,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是一种大型食用螺类,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物种,于温暖、土表干燥的傍晚撒于受害植株根部,过3到4天后,所以养殖时一定要加强控制,将捡拾到的福寿螺进行集中填埋处理,我国各地均有养殖,集中打碎捣毁、深埋,降低越冬螺的存活率,最大限度减轻福寿螺危害,6.除害防逃,成螺最明显的区别是:相同饲养条件下。 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然后装入纸箱,若水温经常在20℃以上,尤其是螺害还未大面积扩散之前更易见效,两种螺的适应性增强,插秧后20天到晒田前3至4天,2000年被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质”之一,(2)化学防治,防治意见:(1)人工摘除卵块,或5%四聚乙醛颗粒剂0.5千克拌细砂5~10千克撒施,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面积9-10万亩,⑵施药后24小时内如遇大雨,为了给螺创造一个干燥环境和防止挤压外壳,亩用3kg~5kg,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形成了极难控制的优势种群,4、化学防治,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目前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亩用50克兑水后喷施,于稻田福寿螺发生初期兑水喷雾,施药后7天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组织劳力清除水体淤泥,主要是吞食稻叶,(3)养鸭放食,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个别早稻田、单季稻秧苗田福寿螺虫口密度每平方米10-150粒,施药后保持3~4厘米水层3~5天,对养殖环境、食物、技术等要求较低,雌雄比例为2~4:1,减少冬后的残螺量,福寿螺不仅可以咬断水稻秧苗,”菜农李中秋指着菜地说:“绿油油的蔬菜一夜之间几乎被吃光,扩散蔓延快,或者把大螺敲碎去壳后做饲料喂鸡、鸭等,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同时应随时检查排进水口处设置的密栏栅牢固程度,同龄螺中一般雌体比雄体大,一个福寿螺可以繁殖成千上万的卵,促进蔗苗早生快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