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板结 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浇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层变硬。 二、形成土壤板结的因素 1、农田土壤质地太粘,耕作层浅。 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较浅,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或浇水以后,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有机肥严重不足、秸秆还田量减少,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3.塑料制品过多的投入,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干净,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造成土壤板结。 4.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1)氮肥过量施入: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既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3)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5、有害物质的积累,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使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三、土壤板结的危害 1.根系发育能力下降。土壤板结的情况下,缺氧而导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发育,植物根部细胞呼吸减弱,而氮素等营养又多以离子态存在,吸收时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呼吸减弱,故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养分的吸收。 2.导致缺素症。缺素症有时并不一定就是土壤中缺少这种元素,而是因为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是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的。 四、土壤板结的解决方法 1.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多积造一些有机肥。如圈肥、土杂肥、压绿肥等,以及利用作物秸杆还田和沤制优质有机肥,最好施用高含量的微生物菌剂。 2.减少化肥的施入量,化肥的用量要结合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配方施肥,控制施用化肥的用量。 3.进一步推广节水农业,实行喷灌、浅埋滴灌,提高整地质量水平,充分利用好水资源。 4.打破陈旧的耕作方式,进一步推广秸杆还田,免耕覆盖,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土壤流失,以保土壤结构不遭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