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三种鱼腥草病害的鉴定及其防治建议
2017-02-14   来源:黑河农批网  作者:ganfei   字体:【 】  浏览:142次   评论:0

三种鱼腥草病害的鉴定及其防治建议

近年来,鱼腥草作为特色蔬菜和中药材在贵阳市乌当区北部乡镇及修文县扎佐镇等地已形成1500公顷的熟地栽培。但其病害发生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鱼腥草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准确掌握其病害发生种类及发病时间,从而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笔者从2006年5~8月进行了田间病害调查,实地采集病害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技术鉴定,目前已鉴定出3种病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症状观察

实地调查和记录鱼腥草病害的危害症状和发生特点,采集新鲜病株标本作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2 病原菌分离培养

在取新鲜鱼腥草病组织的病原菌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病菌的分离培养。将病组织先在70%的酒精中浸5s左右,在0.1%升汞中灭菌1~2min,然后用无菌水洗3次,置于PDA培养基上培养,长出菌丝后转接培养。镜检病菌形态特点,并测量产孢结构及孢子大小等。

1.3 致病性测定

用分离纯化的病菌制成悬浮液,分别接种在室内盆栽的鱼腥草健康植株上,以不接病菌为对照,接菌后保湿24h左右,数天后观察记录发病情况,进行再分离,镜检病菌形态特点,并测量产孢结构及孢子大小,与分离纯化的病菌作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鱼腥草白绢病

①田间症状 主要危害鱼腥草近地面根茎部,染病初期呈水渍状或黄褐色坏死,以后迅速腐烂,病部表面产生大量绢丝状白色菌丝层,并迅速向四周辐射扩展,后期转变成红褐至茶褐色油菜籽状菌核,随病害发展病株腐烂坏死,根茎也很快腐烂,空气干燥时根茎失水无干腐,后期亦转变成茶褐色油菜籽状菌核。

②发病规律 该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菌核即萌发产生菌丝从根部侵入发病,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大量菌丝沿地表或病组织向四周扩展蔓延。酸性土壤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暴晴、暴雨有利于此病流行。在我市常年种植地区,通常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可达到发病高峰期。酸性土壤或连作地块发病较重。

③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菌核球形或不规则形,隆起或扁平,褐色至黑色,组织紧密,表面粗糙或光滑,表层细胞小,色深,内部细胞大,色浅或无色。菌丝大多无色或浅色。

2.2 鱼腥草叶斑病

①田间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或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灰白色,上生浅灰色霉。后期严重时,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病斑中心有时穿孔,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②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越冬。翌年,产生的分生孢了借风雨传播蔓延,一般7~8月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一直延续到收获。高温高湿或栽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发病重。

③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分生孢子器埋生,单腔,有孔口。产孢细胞卵圆形至圆形,无色,光滑,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近卵圆形,单胞,无色,基部平截,经染色观察,顶部有一根五色附属丝,含有油球。

2.3 鱼腥草茎腐病

①田间症状 茎部病斑长椭圆形或梭形,略呈水渍状,褐色至暗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有明显轮纹,上生小黑点。发病后期茎部腐烂枯死。

Tags:鱼腥草 责任编辑:ganf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鱼腥草含粗蛋白质2%、粗脂肪0.4.. [下一篇]一、鱼腥草的特征特性鱼腥草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ganfei ganfei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75 个
性别:保密
ganfei@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鱼腥草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鱼腥草地下茎(也叫折耳根)粗壮、洁白
· 是鱼腥草生长茎叶、根的时间
· 人工栽培的鱼腥草可采收2~3次嫩茎叶
· 现将我所总结的果园套种鱼腥草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鱼腥草多在每年6月初开始发病
· 汉中植物研究所技术人员进行了果园套种鱼腥草栽..
· 由于拖担鱼腥草栽培不施化肥、也不用农家肥(使..
· 鱼腥草含粗蛋白质2%、粗脂肪0.4%、多糖类6%、钙0..

最新文章

· 现将我所总结的果园套种鱼腥草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化食等功效
· 鱼腥草含粗蛋白质2%、粗脂肪0.4%、多糖类6%、钙0..
· 果园套种鱼腥草不但可以提高果园产出率
· 汉中植物研究所技术人员进行了果园套种鱼腥草栽..
· 故名鱼腥草
· 鱼腥草一般没什么虫害
· 种植鱼腥草已经成为拖担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