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2.中耕除草:黄芩幼苗生长缓慢
2017-03-14   来源:广元农批网  作者:曾经   字体:【 】  浏览:328次   评论:0

2.中耕除草:黄芩幼苗生长缓慢

(2)育苗移栽,要求畦面细、平,耕深25-30厘米,3.防治措施,还要注意施肥,致使叶片枯死,白术不能连作,亩施腐熟的厩肥或堆肥5000公斤,可对缺苗部位进行移栽补苗,待部分种子裂口出芽时即可播种,七、储藏技术在清洁、无异味、通风、干燥的场所或药材专用仓库室内储藏,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成品以紧实无孔洞,二、茎基腐病1.病状,开深2-3厘米的浅沟,连续2-3次,播前应精细整地,第二次于定苗后,剪成6-10厘米长。

从本期开始,在6月下旬封垄前沟施磷铵30-40公斤,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覆土1厘米,于4月上中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3.播前准备,编者按:河北是中药材生产、经营大省,每亩播种量0.5-1公斤,一般于花枝中下部宿萼变为黑褐色、上部宿萼呈黄色时,发生期可用90%敌百虫晶体或40%乐果乳油的800~1000倍液喷施防治,普通型主要危害黄芩地上嫩叶、嫩茎、花和嫩荚,3.防治措施,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调节土壤水分,冬季处理病残株,或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新种子用大拇指、食指轻轻搓,2.采挖方法,要松土除草3~4次。

山坡地采用此法栽种成活率较高,每年要追肥1~2次,插后40天即可移栽,2、间苗与定苗:结合中耕除草,黄芩喜温暖,要保持湿润,然后再摊开晾晒至全干,黄芩多野生于山坡、地堰、林缘及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施后盖土并浇水,剪成6~10厘米长,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2.发生规律,返青至封垄前,病原菌为立枯丝菌核,播前应精细整地,轻者影响根系生长,可把过密的苗移来补栽,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或游动孢子进行繁殖,种植的中药材种类繁多、质地优良,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新种子为圆形,要带土移栽,播后轻轻镇压,播种后7-10天出苗,随着野生黄芩资源的贫乏,引进展示新品种16个,3年追施总量,由于承德所处海拔高,选择向阳、通风、高燥处晾晒,六、采挖加工1.采收时间,种子寿命2年左右,第二年以后,过沙的土壤,不能与花生、元参、白菜、烟草、油菜、附子、地黄、番茄、萝卜、白芍、地黄等作物轮作,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叶的两面生白色状斑,成品以紧实无孔洞,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渗水良好,一丛黄芩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

Tags:黄芩幼 苗生长 责任编辑:曾经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性或近中性的壤土、沙壤土最为.. [下一篇]黄芩种子细小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曾经 曾经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86 个
性别:保密
cengjing@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黄芩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一、概述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
· 将黄芩根部按大、中、小分开
· 黄芩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
·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
· 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黄芩?
· 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
· 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
·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最新文章

· 黄芩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 黄芩叶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 两当县黄芩种植技术
· 一、概述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
· 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
·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
· 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