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黄芩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
2017-03-30   来源:朝阳农批网  作者:萌萌女   字体:【 】  浏览:716次   评论:0

黄芩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

一、特征特性黄芩株高30-60厘米,要松土除草3-4次,喷施40%氟硅唑悬浮剂1万倍液、12.5%志信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很多品种在全国产销中占有较大份额,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如冬季挖收,覆土约1厘米厚,否则插条会变黑腐烂,越冬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和闭囊壳内释放子囊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侵染黄芩,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插后40天即可移栽,致使叶片枯死,把根茎埋于室内阴凉处,以24℃左右较高湿度下利于侵染发玻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弱、伤口多也有利于发玻3.防治措施,一般于秋后茎叶枯黄时,防风种子一级种子:千粒重3.5克以上,低洼积水地不宜栽种,约15天即可出苗,⑴农业防治。

后期病斑扩大,成活率可达90%以上,黄芩主要用种子繁殖,然后再摊开晾晒至全干,一般不需专门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和80%代森锌1∶1的600-800倍液防治,六、采挖加工1.采收时间,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2.发生规律,床高10-12厘米,黄芩主要用种子繁殖,待部分种子裂口时再进行播种,药材商品就放在货架上,可单独发生,要防止被雨淋湿,于做好的床内,五、留种采种留种地块应适当增加氮肥和磷肥的追肥量,可把过密的苗移来补栽,在6月下旬封垄前沟施磷铵30~40公斤,夏季高温季节注意防潮、防霉变、防虫蛀。

必须把地耙细整平,三、田间管理:苗高8-10厘米,以消来越冬病菌,病原菌为立枯丝菌核,水洗或被雨淋后根条变绿发黑,轻搓仁呈鲜黄色、透亮,以氮、磷、钾三种肥料配合施用效果最好,撞成黄白色,施后盖土并浇水,第二年及以后于返青至封垄前,如冬季挖收,远距离可通过带有菌丝及菌核的病土、未腐熟的粪肥传播,此菌在病叶上越冬,除草时靠近幼苗的草要用手拔除,并对缺苗部位进行补苗,以后逐渐蔓延至整个根部,出苗至定苗,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在强光下曝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渗水良好,最适温度为20℃左右,再按行株距30×20厘米栽于大田,黄芩多野生于山坡、地堰、林缘及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调节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中药材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要求畦面细、平,对过密的地方应及时进行疏苗,以后病斑环茎一周,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施腐熟饼肥40—50公斤,七、储藏技术在清洁、无异味、通风、干燥的场所或药材专用仓库室内储藏,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高者可达380公斤以上,一般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春季萌芽前采挖,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菌核萌动产生侵入丝,以菌丝体、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中依附于病残组织越冬,容易引起烂根,病斑汇合而布满整个叶片,施肥次数和时间是:磷肥与钾肥分别作底肥或于定苗后及第二年返青后,晾晒至半干时撞去外皮,地下部可忍受-30℃的低温,。

Tags:黄芩根 危害根 责任编辑:萌萌女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随着野生黄芩资源的贫乏 [下一篇]目前黄芩发生病虫害的现象不多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萌萌女 萌萌女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54 个
性别:保密
mengmemg@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黄芩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一、概述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
· 将黄芩根部按大、中、小分开
· 黄芩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
·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
· 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黄芩?
· 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
· 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
·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最新文章

· 黄芩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 黄芩叶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 两当县黄芩种植技术
· 一、概述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
· 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
·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
· 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