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结线虫作为病害的一种,必然要符合病害三角的定律。 
病害三角观点告诉我们:任何病害的侵染流行,都要围绕寄主、环境、病原物而进行,切断任一链条都可起到有效防治根结线虫的目的。而各链条的紧密联系,即是五道防线的由来。 比如,寄主与线虫的关系。选择抗线品种和砧木是最为经济且高效的防线措施。 当前,茄子多采用嫁接技术,而砧木托鲁巴姆高抗根结线虫;辣椒和甜椒因自身分泌的物质具有驱避和抑制线虫的作用,即使发生线虫,也不会造成减产或绝产;所以对于茄子和辣椒基本可以不用探讨或者担心线虫的问题。 
西红柿,则多采用抗线虫品种,但因抗线等级差异的问题,因栽培环境条件对品种抗性的影响,所以仍需关注线虫的发生和为害。 而线虫为害严重的作物如丝瓜、甜瓜、黄瓜、西瓜等瓜类蔬菜,和芸豆、豆角、油豆等豆类蔬菜,则属易感线虫寄主,需要以病害三角的观点进行综合防治。 把线虫防治分了五道防线,五道防线配合应用,可全面控制线虫,还蔬菜一绿意盎然! 第一道防线:高温熏杀线虫 就是在夏季棚室休闲期,将高温闷棚灭线和土壤熏蒸杀线结合在一起,以期达到杀线彻底的目的。前提是,土壤熏蒸剂要选用允许使用、安全环保的产品,如威百亩、石灰氮、棉隆、氯化苦等。 
威百亩(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原理:威百亩施入土壤后,与土壤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产生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甲酯能够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线虫、真菌、细菌等有害微生物。 流程及操作:由于威百亩在土壤稀溶液中反应迅速,释放毒气异硫氰酸甲酯,因而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目前,威百亩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为开沟施药法,一种为膜下冲药法。 开沟施药法 第一步:清园。 第二步:浇水。 翻地前3天浇一遍水,既要使土壤充分湿润,又要保证能够旋耕操作。土壤以攥成团即可(土壤相对湿度50-60%),不可过湿。 第三步:翻地。可结合施入有机肥一起,使用旋耕机进行翻地。 第四步:开沟。沟深20厘米,间距30厘米左右即可。 第五步:施药。威百亩兑水300倍左右,亩用量25-30公斤,均匀地洒入沟内,并及时覆土盖膜。 第六步:覆土盖膜。边覆土边盖膜,膜可选用EVOH膜,膜一定要盖严,不能有裸露的地表。 第七步:密闭棚室,熏蒸15天左右。 第八步:揭膜散气。15天后,先揭开地膜散气1-2天,用锨或深耕机深翻土壤25-30厘米,晾晒7天左右。 膜下冲药法(简化) 第一步:翻地。 第二步:南北做畦,东西覆膜。 第三步:压严地膜,包括膜与膜的交错处,仅留入水口。 第四步:随水冲药,将兑好的药液均匀地冲入土壤,用量同上。并及时压严入水口。 第五步:密闭棚室,熏蒸15天左右。 第六步:揭膜散气7-10天。 据统计,高温熏蒸杀线,杀线率可达80%以上,能大大降低土壤中线虫基数,减轻线虫为害。 同时,对于土传病害严重的棚室,该法优秀,可很好地控制根部病害的发生几率。 但是,不论是土壤60℃之上的高温,还是各种熏蒸剂的应用,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土壤微生物群落必定遭受了重创,甚至是毁灭性的。因此,我们需要补菌,在维护土壤微生物平衡的同时,构建第二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生物防线 利用线虫天敌生物(主要是活体微生物菌)的捕食、寄生、拮抗和毒杀等作用机制来控制或杀灭线虫的方法。 
生产中,生物防线的手段主要有四:一是发酵菌剂的应用;二是畦施生物有机肥;三是穴施生物菌剂;四是蘸盘或蘸根。在实际生产中,与防治线虫的效果相比,施用生物菌剂能够以菌抑菌,预防土传病害的功效,更是近年来菌肥叫好叫座的重要原因。但大量的试验和实践表明,生物菌剂对线虫作用虽慢,但预防作用不容置疑。 因此,提前使用生物菌肥,重点保护根际环境,可构成第二道防线。需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防线效果不错的菌剂,可选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二是穴施时,可与噻唑磷搭配使用。 第三道防线:栽培防线 正如上述病害三角中提及的选择抗线品种是防治线虫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棚室可实用合理的轮作或混作制度。该方法,既可利于地力恢复,又可有效防治线虫,成为第三道防线。 第四道防线:冲灌防线 进入第四道防线时,蔬菜也进入了定植后的管理阶段。蔬菜生长期感染线虫,需采用冲施或灌根的方式进行杀灭、控制线虫发生为害。并且要求点片发生,全棚防治。 
在路富达没有上市前,冲施防线主要手段,一是上述微生物菌剂;二是阿维菌素。而灌根多采用阿维菌素加甲壳素,一个月一次。 在路富达上市后,可用路富达替代上述措施,并且持续期长,效果好,路富达必将成为第四道防线的核心。 第五道防线:阻止线虫再传入 阻止不了线虫的再传入就治不住根线虫。对于阻止线虫的再传入,是最后一道防线,即第五道防线。 阻止线虫传入要从蔬菜生育期内的各个环节入手,以巩固杀线、防线、应急的效果,避免“大意失荆州,线虫再泛滥”。主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进棚换双鞋;二是火烧旋耕犁;三是缺苗不借苗。 
蔬菜生产遇难题 就上“蔬菜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