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绵蚜原产于美洲,后随苗木传播至世界各地。在我国,苹果绵蚜最早于1914年在山东威海发现,全国有苹果产量与栽培面积记录的26个省区市中有14个曾有发现苹果绵蚜危害的报道。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 目前,该种害虫已在我国一些苹果主产区迅速扩散,并给我国的苹果产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河北省,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富士”热,从山东等苹果绵蚜疫区大量调运苗木,苹果绵蚜随之传入。
没想到吧,绵蚜竟然是外国来的“入侵物种”,不过别怕,接下来帮主教你防治它! 发生规律及习性 苹果绵蚜在我国各地区年发生世代数存在差异。例如,在辽宁地区,苹果绵蚜一年发生11~13代,山东青岛年发生17~18代,河北唐山发生12~14 代 ,云南昆明发生23~26代 ,西藏发生7~23代。 
(图片来源:百度) 通常,在 3 月下旬,苹果绵蚜若虫开始活动。随着气温的升高,苹果绵蚜开始迁移并扩散,主要集中在树干的伤疤、剪口以及新梢的叶腋处为害。
5月下旬产生的有翅蚜开始迁飞。通常,苹果绵蚜 1 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约在6月中旬和 9月下旬。11 月下旬,苹果绵蚜逐渐进入越冬阶段。通常,以低龄若蚜形式越冬。 该虫繁殖快、潜伏性强,以若虫、成虫群集于寄主的枝条、树干和根部等部位吸取汁液,削弱树势,可造成苹果减产4.1%~38.8%,严重时导致整树枯死。 危害症状 苹果绵蚜通常以成、若蚜群聚在果树枝干的病斑、剪口及根部,造成枝干与根部形成瘤状突起,同时也易引起受害部位发生真菌的感染 。 
(图片来源:百度) 侧根受害形成肿瘤后,不再长须根,从而不能吸收养分和水分,致使根系腐烂。
为害严重时,常造成树势衰弱,甚至全植株枯死。此外,苹果绵蚜还可直接危害果实,常聚集在果实的梗洼和萼洼等处,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与品质。 苹果绵蚜的传播 一般认为,苹果绵蚜的传播有近距离传播和远距离传播两种方式。 
(图片来源:百度) 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苗木、接穗、果实及其他包装物传播,其中带虫苗木、果实和接穗的异地调运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近距离传播除已知的由风、人为携带带虫衣物、工具传播外,主要靠有翅蚜的迁飞和若虫的爬行向四周扩散迁移进行自然传播。 调查显示,目前胶东半岛苹果绵蚜发生的果园中,70%以上都是通过自然传播途径的。因此可以认为,自然传播是苹果绵蚜发生区内扩散的主要途径。 影响因素 1. 果树品种 苹果绵蚜能为害苹果、沙果、海棠等多种果树,其中以苹果最为严重。富士系、元帅系受害较重,嘎啦系、金帅系受害中等,美八、腾木1号受害较轻。 
(图片来源:百度) 有研究表明,该虫在寄主选择时,能被不同品种苹果枝条气味吸引,植物挥发物成分及含量差异在苹果绵蚜寄主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果园管理状况 同一品种不同的管理质量对苹果绵蚜发生、消长影响较大。调查显示,管理精细的果园绵蚜虫株率明显低于粗放管理的果园。 3. 气象因素 苹果绵蚜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夏季高温多雨和冬季暖冬天气适合苹果绵蚜栖息并加快它的繁殖速度。据调查,多雨年份要比少雨年份苹果绵蚜发生严重。 4. 天敌 天敌也是影响苹果绵蚜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百度) 普遍认为苹果绵蚜蚜小蜂(又称日光蜂)是最重要的寄生性天敌,7~8月份苹果绵蚜数量减少,除与气温的因素相关外,其天敌日光蜂对它的控制是一个主要原因。
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对苹果绵蚜的捕食作用也很明显,应加以保护利用。 防治措施 由于连年重复使用毒死蜱进行化学防治,使得苹果绵蚜的抗药性逐年增强,防效逐年降低。 为了达到理想的防效,生产上不得不增加喷药次数和使用浓度,这样一来大量杀伤了天敌昆虫,破坏了果园生态平衡,造成了苹果叶螨的大发生。 当前,化学防治仍然是苹果绵蚜防控技术中的主要手段。 
(图片来源:百度) 1. 加强检疫
凡从疫区运出的苗木、接穗必须进行严格的药剂处理。 将苗木及接穗置于密闭容器内,容器中放80%敌敌畏0.01ml/L,在20~28度温度条件下熏蒸30~40分钟,密封24小时。 也可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浸泡2~3分钟。 2.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的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使树体合理负载,树冠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病虫能力。 休眠期刮除老翘树皮,剪除病虫枝,减少苹果绵蚜的越冬基数。结合涂白刷除树缝、剪锯口等处,及时除掉受害枝条上的苹果绵蚜群落。 此外,合理间作、利用植物的他感作用防治病虫害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报道指出,间种大葱可预防和减少苹果绵蚜的发生。 3. 生物防治 苹果绵蚜天敌很多,常见的有苹果蚜小蜂、柄腹小蜂、蚜茧蜂等,他们可寄生于绵蚜体内,对控制绵蚜为害有很好效果。 
(图片来源:百度) 此外,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对控制苹果绵蚜的数量和为害也能起到很大作用,应注意加以保护。
4. 化学防治 大量研究表明,防治苹果绵蚜应抓好三个关键时期,即发芽至开花前、落花后幼果期及采果后至落叶。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 花前主要通过抹杀的方式,用药液拌成药泥来堵树洞、树缝伤疤等。
花后和采果后主要采用树上喷雾的方法,这也是防治苹果绵蚜的主要方法。施药要均匀,连同枝干一起喷,在树干50cm半径范围内每株树灌药液10kg左右,使渗透深度达15cm左右。 有研究表明,啶虫脒与联苯菊酯质量配比为1∶5时,对苹果绵蚜均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图片来源:百度) 在苹果绵蚜的防治中,也可使用1.8%阿维菌素、1%杀虫素乳油3000~5000倍液等生物农药,且同时能兼治苹果黄蚜、叶螨、苹果潜叶蛾等多种害虫,药效可持续15~30d,可大力推广应用。
此外,10%吡虫啉粉剂2500~30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50%久效磷乳油2000倍、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等也有较好防效,可根据情况选用。 因苹果绵蚜表面有蜡质绵状物保护,药液难以触及身体,喷药时入渗展宝3000倍液,以提高防效。 生产上可考虑将以上 2 种杀虫机理不同的药剂混用,以延缓苹果绵蚜的抗药性,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帮主说 苹果绵蚜是苹果最难防治的蚜虫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果园丰产的敌人之一,果农朋友们不要掉以轻心,跟着帮主一起消灭它吧! 加入神农计划 与百万果农一起成为智慧神农客 本文素材部分来自网络,由品质农业神农帮编辑整理
文章投稿/转载/自媒体合作请联系微信:18310114813 业务咨询/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15201426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