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大闸蟹都是一串串的卖,每到季节总是能吃个够,吃到嘴巴起泡为止…” 当遍地好蟹的时代已成往事,利益驱动下各种冒牌蟹层出不穷,即使高价也未必就是地道好蟹。 有数据表明,全国每年约消费50万吨 “阳澄湖大闸蟹”,而阳澄湖每年的最大产量却只有3000余吨…… 善良的食客们,还在呆萌地“守桌待蟹”吗? 然并卵,不然又能怎样? 
冲冠一怒为好蟹 李煮厨怒了! 在那个十年前的仲秋之夜…… 
李煮厨,何许人也? 太史公曰,沪上珍馐美食界之黑马新秀是也,十年打造申城品味食府之功成有三,亦开探寻美食之勾连平台者也。 
十年前,与现今相比,也能算得上相对纯真的年代了。(看看现实,无奈回首时,总免不了如此感慨…) 然而,醉心美食、苛求完美的李煮厨却是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很难吃到地道的大闸蟹了!当时正潜伏于各大餐厅锤炼手艺的他,满心欢喜花了半月工资买来大闸蟹,特地准备了花雕酒,打算与爱人浪漫一把,哪成想,当把一只MS肥美的母蟹掀开背壳,期待中的黄红只是可怜巴巴的一点点… 
于是浪漫变成了埋怨; 于是,专业遭质疑,食欲受挫伤; 于是,李煮厨怒了! 
也于是,第二年的春末,李煮厨坐不住了。 正如一位伟人说过,XX要从娃娃抓起! 李煮厨决定从蟹苗找起,发誓一定要找到地道的大闸蟹。 第一站,来到了盛名在外的阳澄湖。 
当年还没有车的李煮厨,背着行囊,形只影单,马不停蹄地奔走着… 第二站太湖,第三站常州长荡湖…南京固城湖、苏北洪泽湖… 一路西行寻蟹,最后到达了安徽明光的女山湖…… 如众看客所期待,故事的结局很圆满。 李煮厨一家终于幸福地吃上了地道的大闸蟹。 爱人笑了,李煮厨也笑了… 
这一笑,十年一晃而过。 年复一年,竭尽洪荒之力的堪湖选蟹之行,几多辛酸,又几多欢乐,最终汇为两个字: “让懂吃的人来吃,让来吃的人会吃。”
十年磨一剑:李煮厨的选蟹之道 一曰识蟹、二曰观境、三曰看人。 【识蟹】 寻觅好蟹,首先要看是否良种蟹苗,是为根本。 春末去蟹场看苗,能看到两种规格,一种是当年的新仔苗叫做豆蟹,另一种是已经一岁的叫做扣蟹。 简单两步辨识豆蟹。 
第一步,小蟹快跑:抓起一把轻轻一握后松手,看蟹苗能否快速爬开逃离,跑得越快蟹苗越好; 第二步,称重数数:捞一把蟹苗沥水后称出一两克逐只数数,换算一下达到每公斤15-18万只的,就是好苗。 
而辨识一岁大的扣蟹,除了人们常用的按重量和个数的比例识别外,还要亲手抓几个玩玩倒扣,测测它们的小体格,能够快速翻身的才是好苗。 【观境】 寻觅好蟹,其次要看是否适宜成长的优质水域环境,是为基础。 大家都知道看养蟹的湖水是否清澈,李煮厨却要沿湖的外围纵横兜上个一二百公里,为的就是仔细找找有没有可能的工业污染。 
因为有些是肉眼看不出来的,最简单易行的判断,便是那些沿岸方圆几十公里找不到工厂的湖区,才称得上好环境。 这不,李煮厨新买的车,第一年就跑了五万公里,大多都奉献在往返寻蟹的湖区和周边踩点上了。 【看人】 寻觅好蟹,第三要看是否由专业、厚道的养蟹人出品,是为保障。 专业的养蟹人,不算难找。但凡湖区,世代渔民、蟹农的为数不少,而术业有专攻,真正钻研出成绩来的即未必有多少,得到权威认证的更是少之又少。 当然,在现如今造假横行、急功近利的风气日盛之际,更为重要还得看人品,厚道的养蟹人真心不好找。李煮厨将心比心,诚意十年寻找专业、良心养蟹人,终于还是在阳澄、女山几个湖区有所际遇,不枉拳拳探求美食之心。 ------------------- 别怪我没再再再再次提醒: 吃什么很重要,在哪吃也很重要,和谁吃更重要! 李煮厨悄悄问你:今秋,想和谁一起去哪里赏菊吃蟹? 什么?还没想好?你,你,你,你,你… ? 炎夏已渐远去, 清凉的秋来了, 吃蟹的日子还会远吗? ? 让懂吃的人来吃,让来吃的人会吃。 ? 欢迎关注 李煮厨 邀您 品 鉴 美 食 任味蕾欢悦,在缤纷的四季; 让美食绽放,最质朴的光彩。 ? “雅食客?蟹之宴”系列原创篇章将陆续发布,带您全方位领略品蟹之道,敬请期待。 本篇为“李煮厨”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图片制作素材部分采集于网络,在此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