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水生是个四十岁挂零的渔民,居住在得天独厚的阳澄湖畔,常年以捕鱼养蟹为生。最近几年,由于阳澄湖大闸蟹名气越来越响,所以他的收入与日俱增。每逢金秋季节,朱水生便在公路边撑起一把鲜绿色的太阳伞,放几只大浴盆,里面盛满了青背金毛大闸蟹。 别以为这“零敲碎打”赚不了大钱,朱水生却尝足了甜头,这路边生意最好做,一是过路客多,而且出手大方;再者做点手脚,外路人根本觉察不了。朱水生乐此不疲,却不料渐渐地得了一个绰号:斩一刀!那是去年,这上海人买了二十斤大闸蟹,回去一校秤,却只有十六斤,上海人一怒之下,隔天开了车奔回原地,与朱水生论理。朱水生自知理亏,谎称秤出了毛病,马上补足了四斤蟹。上海人余怒未消,临走时大声出言:朋友啊,做生意不能这样,你这种“斩一刀”的做法是会坏了你们阳澄湖名声的!自此,这“斩一刀”的臭名便传播开来了。 朱水生不以为戒,依然我行我素。 今年,大闸蟹又上市了,朱水生摆开阵势,又在公路边做零售生意了。 那天早晨,显得有点冷冷清清。大约8点钟光景,笃悠悠走过来一个年轻客人,操着“洋泾浜”口音,问,这蟹多少钱一斤?正宗不正宗?朱水生连忙笑脸相迎,答,绝对正宗,有假罚十;价格不讨虚头,一口价每斤100元!年轻人蹲下身,细看盆中大闸蟹,似觉得很满意,只是口中自语:可惜,可惜!朱水生以为嫌蟹不好,就问,可惜什么?年轻人摇摇手,说,蟹确实不错,价钱也不贵,可惜我只喜欢吃蟹身,最好掰掉蟹脚买。朱水生差点儿笑出声来,天下哪有这种事?! 正是事有凑巧,这时站在旁边已久的一位中年男子开了口,他说:哎,朋友,巧了,我就是喜欢吃蟹脚,老酒咪咪,蟹脚啃啃,太惬意了啊!朱水生听在耳里,心想,天底下真有这种巧事,朱水生连忙出主意:这不是蛮好吗,将蟹脚掰下来,你们各得其所。 两个客人听了朱水生的建议,倒是很开心,可是这价钱怎么算呢?两人开始讨价还价,年轻人说当然应该公平交易,因为大家所爱,所以价格对半,蟹身蟹脚都卖50元一斤。中年人“嘿嘿”一笑,对年轻人说,亏你想得出,总归蟹身值钱,依我看蟹身80元一斤,蟹脚20元一斤,正好100元一斤。年轻人不服,又说,不行不行,蟹身60元!中年人嗤鼻一笑,揶揄:你也太辣手了吧!两人由商量,演变成争执,喉咙都响了起来……朱水生被吵得头晕脑涨,连忙摇双手,使出三寸不烂之舌,劝说:你们也别争了,两位各有所爱,各应相让,依我看,蟹身70元一斤,蟹脚30元一斤,这是最公道的价格了,怎么样? 于是,两人异口同声:好,就听蟹老板的!朱水生拎出一桶大闸蟹,嘴里还在叽咕:吃蟹要吃得开心,不必为此动肝火,喏,这里十斤蟹,你们分吧! 年轻人手脚麻利,迅速将蟹的脚、钳统统掰下,装进塑料袋。朱水生虽然少有文化,心算却另有一功,他分别将蟹身和蟹脚称好,迅速报出数字:蟹身七斤,七七四百九十元;蟹脚三斤,三三得九,九十元,好,大家不吃亏!两位客人很高兴,付了钱迅速离开。 朱水生手里拿着一沓钞票,在手掌上拍了拍,眉花眼笑,自言自语: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会碰到这种稀奇事……朱水生边叽咕,边点钞票。突然,他双眼圆睁,嘴巴张得老大,似猛地醒悟过来,脱口而出:不对,不对,十斤蟹应该是一千元,怎么只有580元?!啊哟,不好,我上当了!可错在哪里呢?朱水生反复细算:七七四十九,三三得九,一点不错啊?他越算越糊涂,越算越心烦,最终也没有弄清所以然…… 就在这时,一个漂亮的姑娘走到摊前,莞尔一笑,递给朱水生一只信封,说,这是刚才买蟹身蟹脚的人叫我给你的。说毕匆匆而去。 朱水生打开信封,里面有几张钞票,一数正好是420元。另外,还有一张白纸,上面写了几句打油诗:弄虚作假人人会,只是理屈良心亏,短斤缺两把人斩,损人利己真不该。今天只是开玩笑,用心良苦为开导,发家致富靠勤劳,奉劝做人要厚道。 落款是:几个爱开玩笑的上海人。 朱水生望着手里的钱和纸,似有所悟,连连点头,嘴里喃喃:做人要厚道,做人要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