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大米,闻名已久。早在明成化年间,这一地域就因大面积种植水稻,被誉为“塞外江南”。目前,该县仍是陕北水稻生产第一大县,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如何通过水稻种植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年来,该县尝试过稻田养鱼、养鸭、养蟹等多种新模式,其中“稻田养蟹”获得明显经济效益。 稻田养蟹:销路好 收入高 近日,记者随“塞上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横山县白界镇白界村采访时看到,村里的大湾滩种满了绿油油的水稻,长势甚是喜人。从表面看,这里的稻田与常见的稻田并无区别,但走进稻田俯下身来观察,就会看到大小不一的螃蟹在水中爬来爬去。正在稻田间忙碌的农民田炳军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流转了1160亩土地,今年种植水稻1110亩,其中稻田养蟹700亩。从2013年3月份开始,他就在这里发展稻田养蟹产业了,目前稻田内放养螃蟹约4000斤。 说起稻田养蟹的好处,这些年已尝到甜头的田炳军难掩喜悦之情。他介绍说,稻田养蟹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因稻田里放养着螃蟹,所以不能施化肥、用农药,水稻的肥料主要来自螃蟹的粪便和剩余的饵料,螃蟹在稻田里捕食泥鳅、小鱼等水生动物和浮游生物时顺便清除了杂草和害虫。这样一来,稻蟹互利共生,生产的稻谷和螃蟹均为纯天然无公害的有机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自然就不愁销路了。 “稻田里养螃蟹,既可卖稻谷,又能售螃蟹,真是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田炳军高兴地说。单纯种水稻平均亩产值不足2000元,而采用稻田养蟹的方式,平均亩产值可达3200元。去年,他通过稻田养蟹共收入60多万元,其中螃蟹的收入为40万元,占总收入的2/3,“养螃蟹比种水稻利润大很多”。 示范推广:起步晚 发展快 据了解,横山县于2012年开始在无定河滩涂组织实施稻田养蟹示范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的1户150亩,先后扩大到2013年的1户350亩、2014年的2户1300亩、2015年的2户2100亩。今年,该县更是高度重视稻田养蟹产业,首次将这一模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成水稻示范区4万亩,发展稻田养蟹5000亩。目前,全县稻田养蟹户增加到了7户。 赵伟是横山县水产工作站从全国稻田养蟹发源地辽宁省盘锦市聘请来的稻田养蟹技术专家,从2012年至今,每年的4月中旬到10月中旬,他都会“驻扎”在横山县,对全县的稻田养蟹户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据赵伟介绍,横山县稻田里放养的螃蟹全名叫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均从他的家乡盘锦引进。无定河流域的水碱性较大,对蟹苗的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成活率为50—60%,但是养殖出来的螃蟹品质好、口感佳,有利于市场销售。预计年底,全县可产商品蟹8万斤,产值可达400多万元。 为了推广稻田养蟹模式,该县今年向稻田养蟹户免费提供蟹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这些年见证了全县稻田养蟹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的横山县水产工作站站长郭宏强表示,稻田养蟹既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也为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农业探索出新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除了横山县在大力发展稻田养蟹产业外,榆阳区也从去年开始尝试这一模式。全市适宜稻田养蟹的河滩湿地潜在开发面积约20万亩,其中无定河、芦河流域约10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