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曹琼娜) 今天(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也有禾谷逐渐成熟的意思。眼下在榆林、安康、宝鸡等地,农民朋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在稻田里养蟹养泥鳅,进行田间管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新的收获。 榆林:300多公顷水稻长势喜人 水清蟹跃美如江南水乡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王国师 马腾)榆林横山无定河两岸水资源丰富,水质碱性比较大,浮游生物多,很适合螃蟹生长,立秋时节,当地大片的稻田里爬满了肥硕的螃蟹,形成一幅美妙的江南水乡景色。 横山县稻田养蟹技术员赵伟:“我们螃蟹到现在已经脱四遍壳到五遍壳了,现在最大的像这个(螃蟹),有一两七八左右了,立完秋以后到上市还能脱两遍壳,体重还能增加一倍左右。” 在稻田里养蟹利用生态学原理,让螃蟹和水稻共生存,螃蟹以稻田里的杂草、螺蛳、小鱼当食物,同时起到除草除虫、疏松土壤的作用,螃蟹的粪便又成了水稻的有机肥料。用这种方式既能饲养螃蟹,又能生产有机大米。今年横山县稻田养蟹面积已扩大到300多公顷,成为我省首家稻田养蟹基地。 横山县水务局水产站站长 郭宏强:“较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每亩可增加一千多元的收入。” 安康石泉:稻鳅共生存 “一地双收入”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侠 邓曦 胡晓更)立秋时节也是陕南水稻抽穗扬花期,在安康石泉县迎丰镇新庄村,眼下连片的水稻已经开始抽穗,长势看好。在稻田里扒开秧苗,能看到泥鳅在淤泥里窜动。村民们说,今年,包联帮扶他们村的县国土局,牵线引进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引导和扶持村民们发展有机水稻,并在稻田里套养泥鳅,稻田的病虫害也较往年明显减少。 石泉县泉水叮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慧远:“泥鳅可以防治水稻的病虫害,在稻田里面能吃轮虫和微生物,对水稻的绿色生长有好处。” 今年,迎丰镇稻田“稻鳅共育”面积有10多公顷,养殖泥鳅5万多尾。生产出的有机大米每公斤可以卖到四五十块钱,每公顷地平均收益两万四千元左右。 宝鸡: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害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李玉萍 王东亮)眼下也是玉米螟的产卵高峰期,在宝鸡市陈仓区五一村,农技中心的工作人员将纸袋式的放蜂器用竹签别在玉米杆的叶子上,一公顷地只需要30个这样的纸袋式放蜂器,就能达到以虫治虫,防治玉米螟虫害的效果。 宝鸡市农技中心植保站高级农艺师陈金焕:“就是用赤眼蜂产的卵直接产到玉米螟的卵块里面,把玉米螟的卵吃掉,最后达到让玉米螟整个卵不能孵化成幼虫,从而起到杀虫的作用。” 目前这一绿色防控技术已在宝鸡陈仓区、扶风县的六百多公顷示范田推广,既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又对农作物没有残毒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