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多措并举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
2017-04-23   来源:贵港农批网  作者:绍00   字体:【 】  浏览:91次   评论:0

多措并举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翌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由于茎基受害腐解病株陆续死亡。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流行与栽培制度、土质肥力、整地方式、小麦播种期、品种等因素密切相关。连作病重,轮作病轻小麦与夏玉米1年两作多年连种,增加了土壤中菌量,故病情加重。土壤肥力低加重病情,冬小麦早播发病重,晚播病轻。全蚀病菌侵染麦苗根系的是5~10cm的土温为12~20℃,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土壤温度逐日下降,缩短了有效侵染期,因而适时或迟播病情减轻。
防治措施:1、对于小麦全蚀病不论是否包衣种子,均应采取防治全蚀病的专用拌种剂进行拌种,可用12.5%全蚀净200毫升兑水5公斤水,拌麦种100公斤,堆闷2-8小时,晾干播种。主要针对全蚀病发生田。全田零星发病的麦田必须在造墒后,可选用50%多菌灵1公斤+15%粉锈宁1公斤+100公斤水,随水灌入土中或喷于地表,然后翻耕整地,或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2公斤+100公斤水喷于地表或兑细土50公斤撒于地表,翻耕整地。亩用50%多菌灵3公斤或70%甲基托布津2公斤+100公斤水喷于地表,然后翻耕再播种。
2、于小麦播种20--30天即3叶期,用20%三唑酮750--1000倍顺垅喷雾。返青期再喷一次。即结合拌种、土壤处理等措施,多措并举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蔓延。

Tags:全蚀病 责任编辑:绍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小麦采用化学捉控技术注意事项 [下一篇]为何,今年小麦赤霉病警报——频..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