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凡事有理”中国乡村之声 主持人/编辑:高凡凡事有理,我是高凡。朋友们好,又到了为您趣评一周农经大小事儿的时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一周,农业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大事儿”?来听高凡跟您说道说道,一起走进今天的“凡事有理”。 找工作,学农林比学工商管理还好?! 
高校毕业生应聘网申平台“梧桐果”近日发布了一个“专业就业难度排名”,哪些专业躺枪了呢?没想到,排在前面的都是经济类、管理类的专业…这些多年来大家印象中“高大上”的专业,听起来很高端,找起工作来就很无奈了。那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呢?在 “就业前景较好的十大专业”中,农林类专业赫然在列,理由是“农业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农林类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你看看,什么叫农业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而有趣的是,在“就业难度”这个排名中,排在第一的是“农业经济管理类”,平均8个人里才有1个能找到工作。那这个专业是学啥的呢?据介绍,它培养的是“掌握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技能,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 微观经济管理和服务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你看看,念起来都费劲,找工作写个简历都不好写~之前有一句话特流行,“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而对于我们来说,想当一个新农人,也不能一股脑的都去学管理、学条例、学各种规律,还得从务实的农业技术领域做起。比如,农林类专业就包括畜牧、兽医、园林等等。缺口大,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踏实啊~培养“新农人”或者“农民大学生”,是有特殊性的,理论和实践必须深度融合。比如今年陕西就第一次招收了职业农民大学生,除了学习微生物应用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更直接把课堂开进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毕竟,新农人到底还是农人,动手的老本咱可不能忘。农机手:我要培养儿子继续干这行! 
说起“动手”,东北的爷们儿们可是行家。前不久,东三省举办了一场农机手大赛,比赛项目“花样百出”——倒车移库、挂接农机具、农机垂钓等等。选手们驾驶农机闪转腾挪,把农机开出了变形金刚的即视感~ 这些参赛选手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年龄跨度也很大,既有年过花甲的“老司机”,也有“95后”的小鲜肉,较起劲来可一点都不含糊。年龄最大的孙克春今年已经60了,开了40年农机,没想到还能整的这么热闹。老孙说,自己跟农机打了一辈子交道,下一步还要培养儿子继续干这行!您瞧,这也是家族传承~现如今,传统的农机手也要玩出新花样,办这样的比赛既能让大家切磋技艺,更能吸引和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随着农业规模化的不断发展,农机既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技能。据农业部统计,今年夏收期间,有近60万台农机参与,并且进一步与互联网移动端相结合,展现出了“滴滴打机”这样的新形态,逐渐形成一种“农机服务链”。而“农机服务链”的发展,或许能够为农村的年轻人提供更多选择,不是非得出去打工,也不是必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开农机也能开出科技含量和更多的“钱”途。下一届比赛,您不来试试?好,今天的“凡事有理”高凡就跟您这儿。 编辑记者:高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