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优惠措施激活机割市场

眼下正是晚稻收割的季节,记者驱车到江城区白沙街道采访,只见公路两旁稻浪滚滚,各式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一些外地收割机也登陆阳江,成为我市晚稻收割的一支生力军。 据了解,全市在稻田作业的收割机达470台以上,较去年多出80多台。全市晚稻机收率可达到30%,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3年新增收割机340多台
今年我市晚稻种植面积达84万亩,截至11月10日,已有近四成晚稻完成收割。在参与全市晚稻收割的470多台收割机中,有368台为本地收割机,外地收割机大约有100台左右。 在农业机械中,由于收割机的投入相对较大,肯花钱购买收割机的农户也相对较少。2003年之前,全市水稻收割机也不过20台,而且大都是那种老式的“南粤一号”,我市水稻的机械收割主要靠外地收割机来完成。然而短短3年间,全市收割机的数量已增加到了368台,仅今年就新增了80多台。
农机补贴政策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 我市农民热衷于购买农业机械,主要原因是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的农机补贴政策。我市属三类地区,按政策要补贴农机原价的35%,其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据悉,2003年以来,全市已得到680多万元中央及省级财政的农机专项补贴。 今年54岁的叶万强,是江城区白沙街道华陈村一位水稻收割专业户。叶老板2004年花3.7万元买了一台“广联”收割机,今年8月,叶老板在收回成本后又购买一台“广联”,与3个儿子一起做水稻收割生意。 叶老板说,5.7万元一台的“广联”,现在只要花3.7万就可以买到,买两台就等于省下了4万元。一台“广联”按一年割600亩、每亩按65元计算,可以挣近4万元,只要一年多就可以收回成本。他说,待收回成本后,还要再买一台,组建一个收割专业队。 本地专业户与外地“稻客”同台竞争
本地的收割机多了,外地“稻客”的生意似乎也不像以前那样好做了。一些农民向记者反映说:“往年都是我们求人来割稻,现在是他们主动找我们做生意了。” 在江城区白沙街道华陈村,我们遇见了一位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姓郭的“稻客”。当时郭老板正开着卡车从稻田里出来,卡车上装着他花25万元购买的“久保田”收割机。问他为何赶着离开。郭老板说,今年做收割生意的人好像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他准备换个地方看看。 我市争取在2010年水稻机收率实现70%的目标。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470台收割机是远远不够的,如今本地与外地水稻收割专业户之间展开竞争,这对于提高我市机械化收割的覆盖面及农民机械收割意识很有意义。 “稻客”北移有利于阳春水稻机械化收割
外地“稻客”赚的是“快钱”,往年他们大都是沿325国道从西到东一路收过去,不拐太多的弯,因此每年到阳春收割水稻的外地收割机不过10多台,可今年不同了。据统计,目前止,在阳春收割水稻的外地收割机已经有70多台,今年阳春市水稻机收率可大幅提高。 市农机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今年江城等地农民购买收割机做收割专业户的积极性非常高,但他们买了收割机后大都只在当地收割水稻,白天收割,晚上回家,一般不会跨县区作业,所以外地“稻客”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开辟阳春市场的,这有利于阳春水稻的机械化收割。 上图:机割现场。 刘再扬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