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马蹄敲开致富门 ——海陵岛稠灶村珍珠马蹄种植基地见闻

本报记者 张文兵 通讯员 区世尚
餐厅服务员端上一盘装满指头般大小、白嫩圆滑的马蹄菜。尝之,脆嫩微甜,问:“什么名?哪里产的啊?”“珍珠马蹄。刚从海陵进的。” 带着美味的回忆,在初冬的一个午后,我们来到海陵岛探寻珍珠马蹄。区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海陵镇不少村子都种有珍珠马蹄。但论面积最大、种植历史较长的,则要数南村村委会稠灶村。 村中建起“马蹄”小洋楼
稠灶村与正在建设中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相邻。这是条小小的村庄,前临海,后靠山,呈半月形搁在沙滩上。山上树木葱茏,时见白鹭飞起,几头耕牛在稻田里徘徊,悠闲地晒着太阳。沿着新修的水泥村道望去,便看到10多幢白色或彩色的小楼房。 “看,村里最漂亮的‘马蹄楼’,村民靠种马蹄赚钱建起来的。”村妇女主任“兰姐”嗓门很大,她指着靠近村道的一幢粉红色三层楼告诉我们。屋主吴仕凛不在家,她又带我们转到另一户村民林许家。这是栋两层半的小楼,外墙搭满脚手架,正准备装修。林许和妻子陈秀梅靠着竹椅在饶有兴致地看电视。 这样悠闲的生活,换在几年前,是林许想也不敢想的。林家七口人,上有老,下有小,日子一直紧巴巴的,就靠坚持种珍珠马蹄翻了身。全家3亩8分水田,今年种了2亩5分的珍珠马蹄。早些年,他曾租用村民的水田,最多种到5亩。
价好时“马蹄”当珍珠卖 稠灶村村民种植马蹄,已经有十七八年的历史。如今,全村总种植面积约18亩,像林许这样的种植户,村中有10来户。马蹄田零散分布在村后山脚下的沙质水稻田。 我们提出看看珍珠马蹄,村民说,还不是最好的时候。现在只有极少数早熟的收获,大批采挖得等到元旦过后。村民领我们看了马蹄苗,一片片的稻田里,长满绿油油的大葱一样的苗,深及膝盖。兰姐说,上面的苗黄了,地下的马蹄就熟了。 稠灶村里,村民有的种珍珠马蹄,有的种普通马蹄。陈秀梅告诉我们,珍珠马蹄形似珍珠,亩产1000斤左右,产量比不上普通马蹄,但价格更高。 陈秀梅挖出了几颗尚未完全成熟的珍珠马蹄。和旁边田里采挖的普通马蹄对比,珍珠马蹄的个头还不到其一半,只有成人的小指头大。目前,珍珠马蹄的价格,带皮每斤价9元左右,脱皮每斤价12~15元。而岛上市场普通马蹄带皮2元每斤,脱皮3元多一斤。春节前后,珍珠马蹄最高可卖出25~30元每斤的脱皮价。“真是马蹄当作珍珠卖了。”陈秀梅说。 村民们反映,种马蹄比种水稻划算,但是辛苦。数九寒冬,要从一尺多深的泥里挖出来,清冼干净,再手工脱皮。有村民问我们:“你们能不能呼吁一下,请人帮我们设计一种可以自动脱皮的机器?” 美味“马蹄”盼扬名
虽然大量上市还有一段时间,但在海陵岛内一些酒店,已经可以尝到新鲜的珍珠马蹄。酒店经营者介绍,珍珠马蹄很受欢迎,有些顾客指名点这道菜,酒店每天清早要安排员工到市场抢购。每当接办喜宴酒席,就要给农户打电话提前订购,一次购进20斤左右。 据介绍,马蹄有多种功效,无论生吃熟吃都可以。生吃清脆,甘甜无渣。熟吃可以和云耳等清炒,最好则是煲烫,伴着鸡、鸭、香菇等,鲜甜美味,清香四溢。一些酒店已经把马蹄作为招牌菜推销。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作为“地下水果”的马蹄,其实早被一些农业专家誉为“岭南佳果”。记者告诉村民,南方马蹄在明朝和清朝时还进贡到朝廷,给皇帝妃子享用呢。一位村民在旁边开玩笑:“说不定进贡的就是珍珠马蹄。” “春风得意马蹄疾”,“踏花归去马蹄香”,此“马蹄”虽非彼“马蹄”,但联想前人的诗句,吃马蹄是好兆头,好心情。目前,珍珠马蹄虽然有一定美名,但还仅限于海陵岛内。试验区和镇、村的干部在思考:如何让珍珠马蹄走出海陵岛,成为更多人餐桌上的美味珍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