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召开的市委四届九次全会上,一串串数据令人鼓舞。从总体上看,我市去年经济运行呈现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活力强、势头好的良好格局,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使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 ——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我市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46.7亿元,增长14%,高出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4000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1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19.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1亿元,增长17%;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9.7亿元,比年初增长11.2%;贷款余额104.8亿元,比年初增长10.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9元,增长1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86元,增长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6年是我市建市以来实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额最大、增幅最高的一年,先后引进美国嘉吉集团、台湾龙尚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到我市投资。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4%,增速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进口总额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 ——区域特色经济有新发展。预计全市水产品总产量93万吨,产值51亿元,海捕、海养和水产品总量、人均产量等指标连续8年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旅游业持续升温,阳江温泉度假村成为我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在建的五星级酒店还有东方海湾大酒店、碧桂园凤凰酒店、利福泰酒店和阳春东湖大酒店等4家,涛景度假村、海陵三山岛国际综合旅游度假区等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全市接待游客4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8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全市新增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全市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粤西地区领先地位。全市新增国家免检产品 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9件、广东省名牌产品8个、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8个,是我市历年来获得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数量最多的一年。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免除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普九”教育得到巩固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加快,阳东广雅中学建成招生,阳江一中、阳春一中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阳春一中新建高中部正加紧建设。全市普通高中学位比上年增加6195个,增长14.9%。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达179人,在全省排名第14位。职业技术教育突破性发展,市技工学校新校区建成招生,在校生增加到3000多人。阳江被授予 “广东音乐之乡”称号。组团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取得了15枚金牌、奖牌榜排第15位的历史最好成绩。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连续三年被省评为优秀。 ——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5552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71.2万人,比上年底增加3万人。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11.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4%。3036户全倒户去年底前已全部搬入新居。去年底组织报名参加职业培训的当年复退军人总数名列全省之冠。 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