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村独特的致富路—— 说起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按月领工资和口粮,不少人都会表示怀疑,说农民不花一分钱就改造了泥砖房,那就更没有多少人相信了。可是,当记者到实地看采访之后,这一切都是真真实实的事。阳春春城街道办的蟠龙村,已经有12个自然村,1318人带着3万亩山地和1700亩耕地,分批加入到蟠龙老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其中第一批200多人已从去年10月份开始领口粮,第二批1100多人将从今年开始领口粮,在公司里做工的100多人按月领到了工资,有104户的泥砖房改造将在春节前完工。 穷山村来了个农业公司 因为大山的阻拦,清一色的泥砖房,蟠龙村还是贫穷落后。自从蟠龙老区农业公司成立后,这里的面貌悄悄开始改变。 公司与村民合同约定:村民将山林和土地交给公司经营30年,就可以按月从公司里领到口粮,拥有公司就近分配的菜地,然后可自行决定是否参加公司的劳动,如果参加劳动则由公司按每个工作日30元或40元的标准按月发放工资,年终再依据贡献发放奖金。此外,公司承诺按每人20平方米标准免费建新房,员工子女升大学一次性奖励5000元,员工百年归老后按国家标准付殡葬费,老人、残疾人从2009年起每月发25元生活补贴金。 京社自然村的钟子燕,被公司以月工资700元聘请为管理人员。他说,因为在外打工要吃住往返,所以他这700元至少相当于外面打工的1000元收入,除了经济上划算,还有工时短、能照顾家人等好处。村里还有不少人也想回村进公司做工。 在泥砖房改造工地边,66岁的陈超泳老汉指着一栋在建的房子说,他一家祖孙三代七口人,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要靠自己改造泥砖房,至少还得等上七八年,如果村里家家户户都进行泥砖房改造,非得20年不可,村民们都很感激农业公司。陈超泳说他家还没有按月领口粮。公司老总当他的面说从明年开始领口粮。 实际行动吹散了村民疑云 起初,村民们对蟠龙老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持怀疑态度的,有人说,这个公司就是冲着春砂仁正宗产地金花坑来的,还有人说,这家公司是骗子,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农民要求中途退出。 对于村民的种种质疑和村民退出公司的要求,公司没有拒绝。公司相信,只要自己按照合同规定落实,自然会把疑云吹散。于是,该公司从去年10月份起,给没有退出的农户发放口粮,并根据合同原定为2008年实施的泥砖房改造提前到今年。 很快,退出的村民又要求返回公司,公司又敞开大门接纳。自此,加入公司的就达到了12个自然村。村民黎运标说,他们对原来的怀疑点都想通了:金花坑的地只属于2个自然村的十几户农户,公司何必把12个自然村都纳进来?这耕地、这新房都是搬不动、移不走的,公司不会欺骗一贫如洗的村民。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产出 蟠龙老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说,他们之所以敢承诺带领村民一年脱贫,两年小康,三年致富,就在于统一经营能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配置,把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一个劳动力可以耕种20亩田地,或养100头母猪,或养2000头商品猪,或管好几百亩速生林。但是眼下农村,每一家都是几亩田地,都得既种点粮食蔬菜,又种点水果,还养几头猪。所以人不能尽其所用,地也不能根据实际种植最适合的作物。 这位老总告诉笔者,公司今年安排村里种水稻的能手,统一种植了40亩高产品种,每造亩产量达到550公斤以上,而村里原来的平均亩产很难超过400公斤;村里的春砂仁生产一直徘徊在亩产12公斤干果的水平上,村民们多年守着金花坑这块风水宝地受穷,公司去年请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进村上培训课,让这些人负责春砂仁人工授粉工作,结果每亩产出干果达到35公斤。他说,公司已经筹集2000万元造林资金、1000万元泥砖房改造资金,一边建设新农村,一边发展生产。今后将把春砂仁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再择机建设春砂仁矿泉水厂,目前相关技术问题已经解决;在现有300头母猪的基础上,发展起存栏1万头母猪、年出栏25万头肉猪的大型养猪场;将把稻田改造成效益更高的鱼塘,与现有的1000亩桔林、养猪场形成生态循环…… 如此一算账,公司的发展前景是诱人的,可村民的利益怎样跟着公司的发展水涨船高呢?这位老总指着与村民签订的合同书说,今后每个生产项目都实行底薪制,年终再依据生产考核给村民提成,这样就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把村民与公司捆绑成利益共同体0。 记者在村里看到,有一大片山头地已经整理出来。公司从肇庆请来的造林技术员邓亚昌说,公司正组织300个劳动力赶工,在今冬明春种下5000亩优质桉树,再过几年,累计造林面积将达到2.5万亩。 阳春市农业局的一位干部说,蟠龙村这种模式在阳江还是首例,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有益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