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力促阳江经济腾飞
2007-01-23   来源:临沧农批网  作者:刘亦菲   字体:【 】  浏览:59次   评论:0

——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一
■本报记者 许晓峰

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党代会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部分是最吸引读者眼球的,五大战略、八大产业基地的提出,让人感觉既实在又明确。实施五大战略是发展思路,建设八大产业基地是发展措施,加快经济发展的总目标被细化成若干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发展与保护、总量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细细品味,报告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的主线。

实施五大战略
1、实施工业立市战略
“工业立市”的提法是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从以前的“工业兴市”、“工业富市”到“工业立市”,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发展定位的不同。立是根本,是基础,要求在经济发展全局中,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的发展,使工业成为阳江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
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但仍存在企业规模小、工业总量小、工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资金紧缺、产业内部恶性竞争等困难和问题,整体工业化进程较慢。我们必须在巩固和提升现有支柱产业,确保传统产业特色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冶金、建材、石化、汽车、电子、药品、电力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增强工业的发展后劲,提升阳江工业的总体水平。
2、实施旅游强市战略。
旅游产业以其带动能力强,环境成本低,被誉为“朝阳产业”,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在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资源。阳江毗邻珠三角,山海泉湖洞景观齐全,旅游资源丰富,加上各地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抓好环境生态保护,“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已成阳江旅游响当当的招牌,一位省领导到阳江考察时称赞“阳江的空气可以打包出口”。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可谓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旅游产业更是被寄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任”。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旅游强市”,就是把旅游业放在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上,通过发展旅游业这一绿色产业,替代一部分不宜发展的工业项目,使其成为近期和今后我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3、实施商贸旺市战略。
“商贸旺市”,就是充分发挥阳江日趋凸显的作为联结粤中与粤西、大珠三角与大西南交通走廊的区位优势,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使第三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支撑。
一直以来,商贸物流业发展是阳江第三产业中的短板。阳江五金刀剪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但也只是成为一个生产中心,而不能成为一个刀剪产业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其他各行各业的商贸物流业发展规模更小。事实上,阳江位于珠三角和粤西地区连接枢纽,地缘优势使阳江具备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实施“商贸旺市”战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为阳江的第三产业格局谋求新突破。
4、实施农业稳市战略。
在目前全市的经济格局中,农业总产值占三分之一,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主要比重,解决“三农”问题仍是一个工作重点。稳定农业,意味着经济全局的稳定。党代会报告中,跳出农业看农业,提出以发展谋稳定,以工业思维谋划农业,走品牌、规模、效益型农业的路子,以结构调整和精深加工为突破口,促使我市由农业大市、海洋大市向农业强市、海洋经济强市发展。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在品牌和特色。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竞争力强的农业主导产业,打造县、镇特色农业品牌,逐步形成市级特色品牌农业产业群。整合资源,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开发性农业大项目。大力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培育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5、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科教兴市”,目的在于提高阳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根本,走科技促工业、促农业、促服务业发展的路子,全面提升阳江的综合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阳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阳江财政投入办教育的比例不小,但总量跟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完善以政府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社会办学和各界捐资助学、奖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使职教和普高同步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增长对技工人才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为依托、产学研为纽带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八大产业基地
1、打造广东重要电力能源基地
目前国家和省能源工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新一轮的选点布局工作全面铺开。阳江几大电力能源项目前期工作跟进较早,项目成熟,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为地方经济发展凝聚巨大拉动力。
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几大电力能源建设项目增加投资功不可没。据统计,阳江核电站、阳西燃煤电厂去年的投资额均超过8亿元,今年的投资进度将进一步加快,抓好这两大电力项目建设成为今年拉高投资的重要推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推进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和海陵、阳东风力发电场前期工作,跟踪落实好大唐国际粤西电力能源项目,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继续争取国家和省在我市布点建设新的重大能源项目。
2、打造广东新兴临港工业基地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是工业新的增长点所在。阳江有着很好的交通条件,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一应俱全。去年,有关部门通过内引外联、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成功激活数度沉寂的阳江港,开通了转运深圳、香港等地的货柜运输定期航班,为本地工业发展和引进外来临港工业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积极推动冶金、电子、石化、海洋生物、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临港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市逐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已成为阳江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抓住我省建设沿海石化产业带的有利契机,依托阳江港和阳江高新区,继续吸引新的重大项目落户,抓好100万吨生物柴油、南兴饲料蛋白等重大项目的落实,积极承接粤西石化基地中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链向我市的延伸,这些项目的落实将促使阳江发展临港工业迈出的重要一步。
3、打造广东新兴制造业基地
相对于传统工业,新兴工业指随当代科技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富有生命力的工业体系。新兴工业的兴起,将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实现新飞跃,影响深远。近年来,全市工业传统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的同时,部分产业和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使得传统优势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制造业转变。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以五金刀剪、食品、医药、机电等传统特色产业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创立自主区域品牌和行业标准,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传统特色轻工产业集群。阳江高新区、阳东经济开发区、环保工业园以及五大产业转移园区,将是吸纳新兴制造业的重要载体,随着洛阳玻璃、德恩富光盘、龙尚鞋业等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项目加快建设,阳春钢铁公司技术改造进一步升级,阳江承接国际、国内、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积少成多,有望形成一批环保条件好、产业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集群。
4、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休闲胜地
随着旅游景区景点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阳江旅游业发展近年来稳步提速,全市旅游人数和总收入以年均超过10%的幅度增长,阳江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中影响力越来越大,旅游产业承载着提升阳江服务业水平、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责任,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广阔。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统筹全市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建设配套和宣传推介,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综合配套、整体打造,构建大旅游格局。重点抓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村等旅游龙头项目建设,提升阳江旅游品牌。突出抓好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开辟黄金旅游线路,实现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促使阳江旅游走出广东、走向世界。发展的着力上应放在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市场营销,提升服务水平上,特别是要打出“南海一号”这张旅游业发展的世界级名片,实现从区域性向全省、全国和全球大旅游格局的转变。
5、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包括加快阳江港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到我市发展业务,打造区域性货物集散中心。抓好五金刀剪商贸城、汽车及零配件、水产品、农产品、南药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以大流通促进生产大发展。科学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和休闲娱乐设施,发展连锁经营,开辟特色商业街,强化阳江市区商贸中心功能。
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在抓好发展规划、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应该充分关注行业本身的良性发展,在发展定位、发展布局、发展模式上有新突破。要加快商业行业的兼并重组,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加盟经营和授权经营,培育商业龙头企业,改造提升商业经营模式。以建设较为完善的集装箱和石油化工中转运输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搞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阳江保税物流中心和一批专业批发配送中心建设,形成以临港物流基地为主、专业特色批发市场为辅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面向大西南的物流配送基地。
6、打造区域性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阳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非常好,拥有众多优质高产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纯农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稳定在3到5个百分点左右。事实上,一旦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业GDP拉动力将发生突变。关键还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上。
报告提出,打造区域性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要大力发展优质水果、蚕桑、蔬菜等特色种养业,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在农产品深加工上有新突破,以深加工带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效益化发展。
7、打造广东重要中药生产加工基地
广东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发展战略,为阳江的中药生产加工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中药种植环境优越、品种丰富、种植加工有一定基础等优势,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丰富中药种植品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本地制药企业和引进外地大型医药企业开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建设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
为此,报告提出要打造广东重要中药生产加工基地,重点抓好春砂仁、藿香、益智、沙姜等南药种植生产。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我市与广东中医药大学的合作,鼓励本地制药企业并引进外地大型医药企业发展中药制剂产业,努力建设中医药大市。
8、打造广东重要海洋产业基地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海洋渔业要“二次创业”,针对性、指导性很强。“二次创业”,要求我们在海洋渔业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提升产业水平,从量的扩张积累行向质的飞跃转变。
阳江连续10年水产品总量占全省第一,产业基础不谓不雄厚,但产值却屈居第二,产业水平不能说高。“二次创业”的提出,实际上是提出了从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升格的要求。调整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需要从养殖、捕捞和深加工三大块上做足文章。必须加强渔港建设,大力发展深海、外海和远洋渔业;推进出口型优势品种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壮大海洋渔业规模;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努力争取国家支持我市建设一批海洋产业科技项目;积极发展海产品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延伸海产品产业链,提高海产品附加值。 题图:周辑 摄

Tags:江经济 责任编辑:刘亦菲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我市南药生产面积逾14万亩 [下一篇]陈小川当选市委书记 林少春黄强当..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