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 ——二论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努力实现阳江经济腾飞,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也是今后五年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要使经济腾飞,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所谓科学发展,直白地说,可以理解为合乎实际,合乎客观规律的发展。以这样一种眼光、一种态度来审视阳江的经济建设,既看到阳江的长处,又正视阳江的不足,找出阳江经济腾飞的着力点,上下鼓劲,戮力同心,经济腾飞才有可靠的保证,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康社会的实现,亦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正如这次党代会报告中所指出的,目前我市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就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而言,我市在全省之中还处于后进的地位,与珠三角相比,不但有较大的差距,与省内同类地区相比,也是相对落后,并且这种差距仍在继续拉大。这就注定了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以追赶和跨越的姿态,制订相应的战略措施,迎难而上,实现我市经济腾飞。 现在,我市第五次党代会把这一奋力追赶、跨越发展的战略措施明朗化又具体化了,这就是在经济建设中树立工业的主导地位,使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实现“工业立市”;充分利用阳江山水兼优得天独厚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强市”;发挥阳江的区位优势,把我市建成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实现“商贸旺市”;抓住生产、加工、消售的关键环节,做大做强我市的农业和海洋渔业,做出特色,做出效益,实现“农业稳市”;充分认识科学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重视和发展各个阶段的教育事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教兴市”。 要实现党代会提出的以上战略措施,需要大家做许许多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城市经济比翼齐飞。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深化各项改革,理顺各种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展经济,说到底,为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发展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准备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干劲,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然,构建和谐社会有许多不同于经济建设的工作特点,正如这次党代会所提出的,我们必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收入分配与保障制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各项文化事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行依法治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实现城乡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尽管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然而,在加强道德建设的同时,最关键的,还是健全法制,依法治市,在全社会中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就谈不上和谐。回顾过去,那些不和谐因素的产生,往往是公平、公正原则的缺失或遭受破坏所致,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后五年,对于我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市第五次党代会从阳江实际出发,制订了翔实的发展计划。我们相信,勤劳智慧的阳江人民一定能够抓住机遇,万众一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阳江的经济腾飞,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阳江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