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军 张志清 李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要优先解决农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两会期间,有关新农村建设如何着力、如何推进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规模生产建设新农村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到“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内容。“每户农民就那么几亩地,如果不提高生产效率,农民靠什么致富?农民不富裕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来自阳西县沙扒镇前步村的陈博代表,讲出了广大农民的心声。 陈博认为,并不是每个村都能像潭水镇的鱼田村那样家家户户种花致富,如果当地没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就必须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土地产出率上下功夫。与土地打了数十年交道的陈博,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由村委会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实现规模经营,把土地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然后将利益返还给农民。 “围魏救赵”建设新农村 关纪芬代表提出了一个颇有见地的想法,他认为建设新农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妨开阔思路,从城市入手,在农村见效,从而达到“围魏救赵”的效果。 关纪芬代表认为,要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发展生产,让农民富裕,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让农民普遍富裕的根本方法就是减少农业人口。大多数农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剩下的农户就变成大大小小的“农场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初级阶段,战略重点可能并不在农村,而是在城市,在于城市有多大能力接纳、消化进城的农民。城市的消化能力越大,新农村建设就越有希望。 林少春市长在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力争各县区都建设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关纪芬代表认为这一思路很有远见,因为对于相当多的农业人口来说,他们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获得进城就业、定居的技能,需要的是提高自身素质,而职业教育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科学规划建设新农村
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特别是村镇建设要严格遵循规划。在我市一些地方,由于村镇建设规划长期滞后,“有新房、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仍十分突出。 这两年国家实行“少取”、“多予”政策,农民得到休养生息,资金积累增加较多,农村即将出现新一轮的建房高峰,在这个关键时刻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管理十分必要。在农村工作多年的谢汝浩代表说,按国家的规定,现在农民建房不用再交报建费等事业性收费,但相关部门不收费用也就意味着管理的弱化,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村子的规划,所以现在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保证减轻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制定可以操作的法规监督新农村建设中不符合规划的行为,这一问题越早被重视以后积累的矛盾就越少。 不拘一格建设新农村 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原则,然而经济收入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在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立足于自身实际,作好长远规划,因地制宜搞建设,不拘一格建新村。 谢绍唐代表认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最忌一刀切,因为每个村的情况各有不同,所以一定要结合其实际情况加以区别对待,从而探索出建设新农村的不同路子,例如通过自筹资金对原村庄进行改造,结合泥砖房改造开展新农村建设,利用环境优势建设生态村,利用城郊优势发第三产业等等。 梁正艺代表认为,要在充分发动农民的同时,选择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子先行试点示范,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典型引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