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7年1月28日在阳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阳江市财政局局长 王作雄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江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的一系列经济工作部署以及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依法理财,努力增收节支,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基本保证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各项收支计划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据快报统计(以下2006年财政收支数均为快报数),2006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4048万元,为年度预算95651万元的108.8%,比上年收入实绩86955万元增收17093万元,增长19.7%。加上税收返还2566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95126万元,转移支付补助29053万元,上年结余(含省批复决算增加数)22859万元,国债转贷资金上年结余715万元,调入资金4290万元,全年总计收入281755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73996万元,比上年支出实绩231748万元增支42248万元,增长18.2%。加上上解省的支出5252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支出1142万元,拨付国债转贷资金650万元,国债转贷资金结余65万元,全年总计支出281105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650万元。 2006年,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339万元,为年度预算31875万元的107.7%,比上年收入实绩28976万元增收5363万元,增长18.5%。加上税收返还5588万元,上级专项补助19077万元,转移支付补助2795万元,上年结余(含省批复决算增加数)1899万元,国债转贷资金上年结余715万元,调入资金4290万元,县(市、区)上解收入9816万元,总计收入78519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65277万元,比上年支出实绩57641万元增支7636万元,增长13.2%。加上上解支出2282万元,补助县(市、区)10079万元,拨付国债转贷资金650万元,国债转贷资金结余65万元,总计支出78353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166万元。 200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是: (一)增值税收入为492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2%,比上年增长12.1%,增收532万元。 (二)营业税收入960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0.4%,比上年增长22.3%,增收1749万元。 (三)契税收入33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0.4%,比上年增长43.5%,增收1000万元。 (四)企业所得税收入295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1%,比上年增长16.2%,增收411万元。 (五)个人所得税收入159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5.7%,比上年下降5.1%,减收86万元。 (六)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270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4%,比上年增长9.2%,增收228万元。 (七)行政性收费收入172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42.8%,比上年增长167.2%,增收1082万元。 (八)专项收入155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3%,比上年增长13.5%,增收184万元。 200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是: (一)科技三项费用115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支出979万元增长18.4%,增支180万元。 (二)农业支出314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支出2689万元增长16.8%,增支453万元。 (三)水利和气象支出244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5%,比上年支出2756万元下降11.3%,减支312万元。主要是因为2006年省补助水利基建工程资金比2005年减少所致。 (四)文体广播事业费236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5.3%,比上年支出2262万元增长4.4%,增支99万元。 (五)教育支出766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2%,比上年支出6860万元增长11。1%,增支900万元。 (六)医疗卫生支出330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5.8%,比上年支出2308万元增长43.3%,增支999万元。 (七)其他部门事业费453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0.5%,比上年支出4399万元增长3.2%,增支139万元。 (八)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172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比上年支出1495万元增长15.1%,增支226万元。 (九)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388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8%,比上年支出3672万元增长5.9%,增支215万元。 (十)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37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5.1%,比上年支出3584万元下降5.8%,减支208万元。主要是因为2006年省补助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比2005年减少所致。 (十一)行政管理费937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4.6%,比上年支出9658万元下降3%,减支287万元。 (十二)公检法司支出847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4.5%,比上年支出7084万元增长19.7%,增支1393万元。 (十三)城市维护费346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5%,比上年支出2418万元增长43.4%,增支1049万元。 (十四)专项支出166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3%,比上年支出1433万元增长16.2%,增支232万元。 (十五)其他支出285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2.3%,比上年支出2186万元增长30.7%,增支671万元。 2006年,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预算任务。全市各级财税部门高度重视收入工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收入征管。继续实施财税联席会议、财政局长组织收入工作专题会议和收入通报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加强财税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制;坚持财税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抓收入制度,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强化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和监控,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打击各种税收违法行为;财政部门还进一步完善契税征管相关制度,大力做好契税的征收管理,切实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通过全市财税部门的努力,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9.7%,完成年度预算的108.8%,超额完成了预算收入任务。 (二)严格支出管理,保障重点支出需要。2006年,为确保收支平衡,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在资金安排上坚持“保重点”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公共支出需要,保证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政权机关正常运作所需经费,保证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重点支出需要。在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基础上,严格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及时足额拨付预算资金;规范超预算支出的审批程序,对各种临时请款认真调查,严格把关,坚持市、县(区)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切实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稽核和检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市和市本级财政皆实现了收支平衡。 (三)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做好财政工作作为构建和谐阳江的重要一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筹措资金,积极制定和落实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大力支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和旅游促销经费列入预算,保障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认真贯彻实施省出台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激励型机制,并结合我市财力情况,研究制订了促进我市县镇财政增收的激励型措施。二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了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我市市县财政支农支出合计完成9974万元,比上年增长9.79%,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对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每年给予20元补贴,全市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共安排279万元专项用于种粮补贴,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三是认真落实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及时拨付补贴资金。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的有关通知精神,认真做好对部分弱势群体、公益性行业和种粮农民实行财政补贴工作,及时拨付补贴资金,其中:拨付成品油价格补贴7847万元,种粮农户综合直补资金1097万元。四是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按省的统一部署,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及时拨付省级补助资金,并落实好市县配套资金,共拨付省级补助资金3831万元,市县补助资金1465万元,保障了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实施。五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积极筹措社会保障资金,保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配合劳动、社会保险等部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工作,2006年全市共征收各险种社会保险基金44765万元,发放30627万元。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落实市县配套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至2006年底覆盖率达到64%。六是大力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支持严打整治行动,加大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政法系统建设经费,进一步做好江城区和海陵区公安分局收归市级统一管理后的经费保障工作,促进了社会治安的好转。 (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项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加预算透明度,增强对部门各项必需支出的保障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市级从2006年10月份开始,选择首批20个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各县(市、区)也积极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财政资金拨付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革,为全面改革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奠定了基础。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对政府采购各程序的监管力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对政府采购资金实行了财政直接支付,保证按时支付供应商货款,维护政府信誉。2006年,全市实际采购金额64723万元,对比单位预算价节约资金3488.8万元,节约率5.1%。四是继续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2005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对2003~2005年度市级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共1395万元进行了绩效评价,进一步积累了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的经验,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五是推行财政资金有偿使用和贴息贷款扶持政策,探索改革公共财政投资机制。大力支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工作,支持项目单位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促进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工作顺利进行。对一些急需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公共项目,给予财政贴息,支持项目单位向商业银行融资,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五)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秩序。一是全面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市财政局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阳江市财政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阳江市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扎实开展财政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二是做好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预、决(结)算编制和审核工作。2006年市本级共编审工程预、决(结)算项目96项,总造价17968万元,其中审核工程结算项目65项,送审造价10705万元,经审核定案造价9687万元,核减1018万元,核减率9.5%,防止了在工程预结算中粗制滥造、高估冒算的行为,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节约了财政资金。三是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过程的跟踪管理,完善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四是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建设。按照财政内部循环监督工作系统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检查、稽核相制约的监督机制,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 ※page※
二、2007年一般预算草案
(一)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07年,我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基本框架;坚持依法治税理财,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坚持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努力促进财政增收与经济增长速度协调发展,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坚持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促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推动和谐阳江建设。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我市2007年国民经济指标及社会发展计划,经市政府研究,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116535万元,比2006年收入实绩104048万元增加12487万元,增长12%。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1、增值税收入30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 2、营业税收入27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 3、企业所得税收入8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9%。 4、个人所得税收入4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 5、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831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 6、房产税收入3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7、印花税收入1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9%。 8、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23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9、土地增值税收入14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10、车船使用和牌照税收入1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11、契税收入5890万元,比上年增长5%。 12、专项收入5020万元,比上年增长9.8%。 13、行政性收费收入7940万元,比上年增长7.3%。 14、罚没收入4480万元,比上年增长7.5%。 1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145万元,比上年增长4.2%。 根据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计划116535万元,加上税收返还25664万元,转移支付补助34883万元(含预计调整工资省补助1100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5162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15522万元,缓解县乡困难补助840万元,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省以奖代补1330万元,调入资金4776万元,上年结转650万元,减除上解省的支出5200万元后,全市可供支配的财力为200162万元。按照《预算法》的规定,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200162万元。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反映,用于对比的上年实际支出数已减除省追加的支出): 1、一般公共服务57760万元,比上年支出54854万元增长5.3%。 2、公共安全17825万元,比上年支出16775万元增长6.3%。 3、教育55050万元,比上年支出49592万元增长11%。 4、科学技术3585万元,比上年支出3301万元增长8.6%。 5、文化体育与传媒2760万元,比上年支出2639万元增长4.6%。 6、社会保障和就业10445万元,比上年支出9621万元增长8.6%。 7、医疗卫生9648万元,比上年支出8874万元增长8.7%。 8、环境保护1205万元,比上年支出1128万元增长6.8%。 9、城乡社区事务6830万元,比上年支出6535万元增长4.5%。 10、农林水事务7592万元,比上年支出6828万元增长11.2%。 11、交通运输1310万元,比上年支出1260万元增长4.0%。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852万元,比上年支出1736万元增长6.7%。 13、其他支出23620万元(含预计全市调整工资经费22000万元),比上年支出9267万元增长154.9%。 (二)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全市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以及市本级财政的具体情况,经市政府研究,2007年市本级财政收支计划作如下安排: 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38460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34339万元增加4121万元,增长12%。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1、增值税收入5653万元,比上年增长14.8%。 2、营业税收入11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3、企业所得税收入3385万元,比上年增长14.6%。 4、个人所得税收入1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 5、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3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9%。 6、房产税收入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7、印花税收入4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8、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7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5%。 9、土地增值税收入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3.3%。 10、车船使用和牌照税收入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 11、契税收入3300万元,与上年持平。 12、专项收入1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4%。 13、行政性收费收入1860万元,比上年增长7.6%。 14、罚没收入1950万元,比上年增长5.9%。 1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 根据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38460万元,加上税收返还5588万元,转移支付补助5200万元(含预计调整工资省补助2000万元),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省以奖代补900万元,县(市、区)上解收入2200万元,调入资金4776万元,上年结转166万元,减除上解省的支出2500万元后,市本级可供支配的财力为54790万元。按照《预算法》的规定,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54790万元。 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反映,用于对比的上年实际支出数已减除省追加的支出): 1、一般公共服务11029万元,比上年支出10493万元增长5.1%。 2、公共安全6686万元,比上年支出6399万元增长4.5%。 3、教育7221万元,比上年支出6425万元增长12.4%。 4、科学技术1254万元,比上年支出1132万元增长10.8%。 5、文化体育与传媒1644万元,比上年支出1581万元增长4%。 6、社会保障和就业6717万元,比上年支出6250万元增长7.5%。 7、医疗卫生3088万元,比上年支出2809万元增长9.9%。 8、环境保护638万元,比上年支出603万元增长5.8%。 9、城乡社区事务2192万元,比上年支出2017万元增长8.7%。 10、农林水事务4747万元,比上年支出4393万元增长8.1%。 11、交通运输268万元,比上年支出246万元增长8.9%。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048万元,比上年支出958万元增长9.4%。 13、其他支出8035万元(含预计市直调整工资经费4000万元),比上年支出4187万元增长91.9%。 三、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2007年是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又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2007年的财政工作,圆满完成2007年预算任务,对于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和谐阳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狠抓财源建设,千方百计把经济“蛋糕”和财政“蛋糕”做大,实现经济与财政协调发展。要继续落实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力度。要贯彻落实省制定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市促进县镇财政增收的激励型措施,调动全市招商引资积极性。要继续做好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世界银行贷款工作,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建设。要用好科技三项费用,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继续贯彻落实出口退税负担机制,促进外贸发展。 (二)强化收入管理,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收入管理,确保完成预算收入任务,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财力保障。一要完善各县(市、区)异地招商税收分成体制,理顺市内税收征管关系,促进全市收入均衡增长。二要继续实施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财税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新机制,确保实现财税收入有效增长。三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人负责分片抓收入制度。四要认真贯彻实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严格依法治税。五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六要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按规定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足额纳入预算管理。 (三)严格控制支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一要严格按《预算法》要求编制预算,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打赤字预算。二要严格按照预算的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各项预算追加,严禁越权调整、改变预算用途。三要在维持政权正常运转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事,保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支出需要。四要确保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发放,今年要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重点做好党政机关和参(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统一工资津贴改革工作。五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切实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四)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科学性,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切实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事后三个环节的监督。二是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行改革,改进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支付效率。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四是继续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进一步拓展绩效评价的范围,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加快非税系统建设,探索建立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六是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一管理试点,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七是继续推进财政性资金投资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有偿使用和贴息扶持政策,加快公共项目建设进程。 (五)加快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一是完善财政支出监控机制。继续对财政支出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完善基建项目财政资金拨付办法,加大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工作力度。三是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认真履行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监管职能,强化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管。四是健全财政外部监督机制。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决算、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超预算支出情况的制度,加快“实时在线预算监督系统”建设。五是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市级财政内部循环监督体系,对资金分配实施实时监督,并延伸检查资金使用单位,加大内部监督的力度,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阳江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