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源入手保障农产品安全 本报讯(记者 陈军 通讯员 陈认广)“甲胺磷我们早就不卖了,现在我们卖乐斯本……”在阳东县塘坪镇一家农药经销点,当记者问起5种高毒农药全面禁销的事,陈老板笑道:“去年10月份县农业局办培训班讲过这件事,这5种药去年就已经全部清理了。” 国家农业部2006年12月29日发出通知,从2007年1月1日起,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国内全面禁销禁用,仅保留出口和应急所需的生产能力。禁令发出20多天后,记者随工作人员到我市一些基层农药经销点检查,未发现一瓶禁用农药,禁销令执行得非常彻底,而且因为有相应的替代产品,商家的生意也未受到影响。 高毒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
早在2004年1月1日,国家农业部就已发文撤销含有5种高毒农药的复配产品的登记证和生产批准证书,经过3年的缓冲期,目前各地都已就禁销禁用5种高毒农药达成共识。 据介绍,在禁用5种高毒农药被农业部提上议事日程前的2003年,我市高毒农药的使用量曾占到农药总使用量的15%以上。在所有高毒农药中,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比例更是达到了80%。近几年来,农业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高毒农药的使用比例逐年下降,到去年,我市高毒农药占农药总使用量的比例已下降到2%左右,为今年1月1日起实施禁令奠定了基础。
我市已筛选出12种替代农药 高毒农药因为其毒性强,所以往往也是高效农药,全面禁销禁用5种高毒农药,会不会影响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农民对禁令又有什么样的反应? 记者了解到,我市农业技术人员这两年来先后进行了22个农药品种试验,目前已经找到适合在我市推广的12个替代5种高毒农药的农药品种,如毒死蜱(乐斯本)、氯胺磷、三唑磷、噻嗪酮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家之所以全面禁销禁用5种高毒农药,首先是因为制药技术已经有了大的提高,不需要再单纯依靠高毒性杀虫,所以替代产品尽可放心使用。 记者在阳东县塘坪镇采访了几位购买农药的农民,大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认为现在的农药品种太丰富了,不用甲胺磷就用农技中心推荐的其它药,不会出什么事。
高毒农药危害身体健康 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尤其是施过高毒农药的农副产品,即使不导致急性中毒,也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包括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内的有机磷类农药,最受业内人士关注,是公认的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农药品种。例如甲胺磷,如果被施用于菜心、小白菜之类生长期短、连续采收的蔬菜,那么对食用者身体的危害就更大了。 我市一些菜农在种植菜心时,喜欢在下种阶段施入甲胺磷,这样整个生长期很少虫害,但甲胺磷的降解时间长达数月甚至一年,残存在蔬菜及人体内的甲胺磷更不易降解。甲胺磷超标可引起慢性中毒,损害胃肠、心肌、肝、肾,同时有可能导致细胞变异,诱发癌症。 禁销5种高毒农药是治本之策
按照国家农业部的相关规定,以往5种高毒农药只能在棉花、水稻、玉米、小麦4种作物上使用,严禁对水果、蔬菜、药材等作物使用这5种农药。然而这些年来,农业部的这条规定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因为农民将这5种农药买回家后,是否只用在水稻等作物上,农业部门无法全程监督,只能寄期于农民自觉执行国家规定。 此次国家从禁止生产、销售5种高毒农药入手,解决事实上存在的5种高毒农药被滥用并危害老百姓身体健康的问题,可说是治本之策。蔬菜、水果是我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国家禁销禁用5种高毒农药后,对于我市蔬菜、水果的长远发展及出口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我市农产品安全、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