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自家门口享受精神食粮

本报讯(记者 胡小升 通讯员 梁小昌)元宵佳节,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村民收到一份丰厚的“精神食粮”——昨日上午,省新闻出版局专程从广州给平地村农民捎来了2600册图书,占地96平方米的平地“农家书屋”随之落成(如右图,周辑 摄)。自此,该村2300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神食粮! 上午11时,省新闻出版局向平地村赠书暨“农家书屋”挂牌仪式在平地村举行,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广锐,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洪伟俊,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尚立,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杨世华等和市领导陈芝岳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了现场,杨广锐和陈芝岳为“农家书屋”揭牌。 省市有关部门赠书3400多册 杨广锐说,建设“农家书屋”,是新闻出版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目的是通过在乡镇村庄建立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助读书组织,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从2006年起,省新闻出版局积极探索建设“农家书屋”路子。先后发动出版发行单位,筹集资金5万多元,购买了书架、阅览台、椅子等配套设施,同时捐赠农业科技、卫生保健、少儿读物等各类图书2600册,市委宣传部也发动社会各界捐赠图书800多册,共同建设了平地村“农家书屋”。据悉,这是全省第二家“农家书屋”。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20万个“农家书屋”,切实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逐步建立起为农民“出书、供书、读书、用书”的长效机制。杨广锐表示,下一步将总结各地“农家书屋”建设经验,制订规划,在全省铺开这项工作。 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副市长陈芝岳在讲话中表示,“农家书屋”是一项面向广大农村,面向基层农民的公益性文化工程,一定要用好“农家书屋”,发挥“农家书屋”的阵地作用,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使书屋成为宣传农村政策法规,提供市场信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开展三个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他说,要在全市范围内全方位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使其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希望全市各级政府,特别是宣传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要进一步推广落实“农家书屋”建设,以多种途径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充分发挥其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有望成为村民“致富加油站” 简短而隆重的挂牌仪式刚一结束,聚集在文化室前的群众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纷纷走入“农家书屋”瞧个新鲜。宽敞的书屋内,书架和阅览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图书,崭新的书籍,靓丽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批群众边走边看。两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径直走到“医药卫生”类书籍前,分别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厚厚的《家庭常见病调理食谱》和《家庭急救120》,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一边看书一边交流,脸上流露出喜悦。其中一名自称姓王的妇女高兴对记者说,眼前这些书籍很实用,内容十分丰富,今后一有空她就会来书屋看书、借书。平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道宏说:“‘农家书屋’在我们村设立,村民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解决了。”它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从书中学到法律、经济、政治、卫生、文体、农业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希望“农家书屋”成为一个服务村民的窗口,成为村民的“致富加油站”和“精神乐园”,让村民们能在这里学文化长知识,学科技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