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2007-09-26   来源:昭通农批网  作者:vivi   字体:【 】  浏览:42次   评论:0
■漠江时评
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这些年来,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导致了乡村的文化建设“欠账”较多。要解决这个问题,正好像工业反哺农业一样,城市文化建设,同样要辐射乡村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刷新乡村文化理念。新时期的乡村文化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跳出狭窄的小文化范围,扩展广阔的大文化视野,也就是要从改变乡村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去思考乡村的文化建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农民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等各个方面的需要。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好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惟一的因素。那种以为建几个场馆,领导下去“走一走”、“上上镜头”、“指导指导”,文化建设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想法是有失偏颇的。人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新时期的乡村文化建设务求要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要通过“寓教于乐,乐中有教”的一整套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乡村居民在经常性的文化活动中性情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高、精神更加饱满、身心更加健康,使群众普遍成为文化建设的建设者和受惠者。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必须注意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必然会带来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为此,乡村文化建设必须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选择、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的需求、不同性格的人的好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办法进行建设,比如,喜欢“吹弹打唱”的则让他“吹弹打唱”,喜欢读书看报的则让他读书看报,喜欢打球下棋的则让他打球下棋,使男女老少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参与,力求雅俗共赏、喜闻乐见,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健全的机制。乡村文化建设之所以会落后,很大程度与乡村文化的投入和管理机制滞后有关,现在投入少、场所缺、管理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想方设法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建设机制,将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头戏”来抓,力求在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和照顾,以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投资管理机制,使乡村文化建设长盛不衰,造福群众,福荫社会。
Tags:文化建 责任编辑:viv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我市掀起学习十七大精神热潮 [下一篇]阳春中国猪苗之乡品牌越来越亮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