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家乡新貌
2007-11-22   来源:厦门农批网  作者:小狼   字体:【 】  浏览:56次   评论:0

过去,在一些人的眼中,农村是落后的代名词,在他们看来,农村人是贫穷的象征……大浪淘沙,滚滚向前,时代不断变迁。曾几何时,这种看法悄然发生了变化。是啊,当改革开放的大旗席卷神州大地时,农村这片热土焕发出勃勃生机,勤劳的农村人,解放思想,放开拳脚,奋发有为,大搞农业生产,过上了和谐、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
我的家乡———阳东县一个并不起眼的山区小镇。
时光如流,岁月浸淫着秋风冬雨。当我们的思绪还定格在过去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时,心中难免涌出阵阵酸楚;当我们切身感受今天这股改革的热潮时,心中燃烧着激情,充满了希望……生活永远是新鲜的,家乡人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革,塑造着充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新时代内涵的农村新风貌。

那林

在艰苦落后的年代里,家乡人同全国人民一样,为着幸福的生活不断探索实践着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其情其状,虽筚路蓝缕,步履坎坷,但从没放弃过。他们摸索着、尝试着、发展着,他们失收过,彻底失败过,但没有气馁,仍坚持着……当改革开放的春雷一声巨响,家乡人终于明白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真谛梦里,终于有了真正可以告别贫穷走向温饱和富裕的勇气与力量。他们发觉,家乡山地肥沃,光照充足,水源充沛,气候温和,发展荔枝、龙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选准了路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改革的声音唤醒了一时沉睡的土地,一股前所未有的耕山种果热潮在家乡兴起。房前屋后曾经闲置的土地冒出了新绿;曾经荆棘丛生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双肩玉荷包为主的荔枝种植热潮就此掀起。
种果有奔头,已是家乡人形成的一个共识;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在家乡已形成风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家乡荔枝已实现了一户一园,人均一亩的目标。漫步家乡小路,登高远望,触目所及,郁郁葱葱的果树,漫山遍野,铺展在天地之间。科学发展,不断改良,无公害唱主角,家乡荔枝遐尔闻名。火红六月,红荔飘香,这方热土沸腾了,国外客商慕名而至,红荔漂洋过海,家乡人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农业发展,带动了一方经济,家乡人的生活蒸蒸日上。

那路

当那一条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山路不再呻吟时,家乡人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家乡村道已全面实施硬底化。
路通财通。今天,当家乡人体会出这四个字的真实含义、享受到这样的变化时,过去那一幕在他们的脑海中仍然记忆犹新。
“雨天淤泥弥漫,晴天尘土飞扬。”这是过去家乡村道的真实写照。村道难行制约着家乡的经济发展,盼路,成了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稻子黄了,盼路;西瓜熟了,盼路;尖椒长了,盼路;荔枝红了,盼路;车子,盼路;人,盼路……日复日,年复年,年轻的小伙子,已到了中年;中年的阿叔,步入了暮年……家乡的路,仍是老模样,路还是那条路。当人们自发组织,扛起“家伙”,作了一次又一次的平整时,人们似乎看到了点点希望。然而好景不长,经受不住那场暴雨的“考验”,家乡所有的路又恢复了原貌,仍然没有丁点生气。西瓜该上市,没人问津;尖椒条大了,盼望收购;荔枝熟透了,开始腐烂……这都是路给家乡人带来的伤痛。
为民排忧解难,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三讲”、“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活动来了。犹如一股和风,吹散了人们的伤悲;犹如一股甘露,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犹如一把火种,点燃人们心头的希望。修路的热潮终于在家乡掀起,推土机、压路机、钩机……开了进来。一场修路热潮如火如荼展开,政府支持,干群合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小参与,男女上场……路修到了家门口,所有的泥路被水泥路、柏油路所替代。一场“大会战”,使家乡的路变得纵横交错。村道的畅通,如一条条信息纽带,把致富的信息输送至每家每户。

那房

当东边开始泛白,青翠欲滴的绿树开始吐着新绿,展现出新的生命,掩映在其间的绿树村,还是一片宁静,一列列整齐的崭新楼房依稀可见。古稀之年的陈伯开始在村面前繁花盛开的空旷地溜达,做起了晨运来。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会有这个模样。村中公用厕所、垃圾池和规划不一的猪、牛栏全拆了,村外统一建起了牲畜栏,村中住宅统一布局,两层起点,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干净净的水冲式厕所和清冽的自来水。2005年,绿树村被评为“阳江市生态示范村”。这是家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贫穷不是家乡人的专利,生活的变迁,从住房中折射出来。当他们一家挤在低矮、潮湿、阴暗、百孔千疮、摇摇欲倾的泥砖房时,他们对住房的需求从此变得越加强烈。科学生产,大搞种养业,勤劳拼搏,家乡人不再贫穷,迈上了富裕之路。拆旧建新,势在必行。破旧的瓦房这是一道陈旧不堪的“景观”,适应不了时代发展需要。紧跟时代节拍,是家乡人所向往的目标。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吹响,家乡人深晓得,新时代已赋予了新的使命。
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众志成城奔小康,是家乡建设的一抹亮丽风景。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是家乡人建设新房的一种新认识。当那一座座破旧的房子成为历史时,那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就是时代生活变迁的象征。如今,当家乡规划、布局合理的崭新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兆示着家乡人的生活已有了新的起点。

那人

人是一切的主体,家乡在变新,人也一样在变新。
追昔日不堪回首,喜看今朝旧貌换新。时间在变换,人也不再是过去的人。几年前,龙叔是村子里出名的“赌徒”,由于嗜赌,弄得家徒四壁,将近40,仍孤身一人,媒婆频频上门,还是孤枕难眠。
当文明的乡风吹遍了家乡每一个角落,当村里的村规民约、道德公约登上 “大雅之堂”时,饱受这股和煦春风的熏陶,龙叔幡然醒悟,决心戒赌,开发果园。科学种果,使他的生活大有改观,建起了新楼房,娶回了“新娘”。
新农村建设,在描绘出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画卷的同时,也奏响了人与人和谐相处,观念转变的美丽音符。古稀之年的阿婆一改“筑长城”的陋习,每天到村里的祠堂学起跳舞来,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乡人的观念转变由此可见一斑:阿伯唱起了粤剧;小孩学习勤奋了;聚赌的现象没有了;懒汉勤快了;吸毒的销声匿迹;斗殴事件从此没发生过……
新社会,新发展,新风尚,新面貌
Tags: 责任编辑:小狼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潭水秋植蔬菜丰收 [下一篇]我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5%..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