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江:工业大发展雏形已现
2007-11-22   来源:烟台农批网  作者:乱七八糟遇到你   字体:【 】  浏览:50次   评论:0

  
投资创业成本比珠三角低近四成

记者:党的十七大发展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这对阳江的发展意味着什么?阳江发展的优势有哪些?
陈小川:要坚持解放思想,在振奋全市干部群众精神面貌上有新作为,我们就要破除一切妨碍阳江发展的旧观念、旧积习,破除小富即安、因循守旧、怕担风险、无所作为以及自私狭隘的思维定式,用十七大精神激发出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阳江的各项事业推上一个新高度。同时,还要进一步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
作为一个1988年才建立的市,阳江各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但也有发展的优势。根据测算,在我市投资办企业,在用地、用水、用电、社保、工资、规费等几项成本,约比珠三角地区低38%,低廉的投资创业成本吸引着各地的客商。作为连接粤中与粤西、大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通走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阳江的区位交通优势尽显。阳江的水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已经连续八年居广东省首位,丰富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都是未来阳江发展的有力支撑。此外,一大批能源电力项目的建设,以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带动优势将形成新一轮经济建设热潮。此外,阳江的特色工业优势明显,刀剪产业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以上种种优势,都是未来阳江发展的关键所在。

建设招商引资最具活力城市

  记者:在阳江的五大发展战略和八大基地建设中,工业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阳江将怎样进一步壮大工业规模?
陈小川:阳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2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多。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750亿元,比2010年再翻一番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9000元,追上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展水平,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发展工业责任制、重点项目跟踪落实责任制,加强投资软硬环境建设,把我市建成承接珠三角和港澳台等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最具吸引力、在全国招商引资中最具活力的城市。
要强力推进工业发展,要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阳江核电站、阳西燃煤电厂、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区和阳东县风电场、大唐阳西能源项目、阳春1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等电源项目建设,这些电力能源项目投资预计超过1700亿元,目前已落实的电力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在1500万千瓦以上,相当于目前我省总装机容量的1/3以上,若加上在谈、正在推进前期工作的电力能源项目,可望达5成左右。我们还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以阳江港和高新区为依托,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的辐射和产业转移,推动以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临港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以“南海Ⅰ号”为龙头打造国内外知名休闲胜地

记者:“南海Ⅰ号”即将出海,未来旅游业发展方面阳江有何考虑?
陈小川: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保护好阳江的青山绿水,将来在这一方面阳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南海Ⅰ号”是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下个月可以实现出水,我们将围绕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以“南海Ⅰ号”为龙头,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阳江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海、泉、林、洞、湖资源丰富,如此多的旅游资源集中于一个市,这是不多见的。阳江市内自然景观秀丽,风景名胜众多,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4A级景区”海陵岛大角湾、“国家地质公园”阳春凌宵岩等国家级旅游品牌,以及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海陵岛十里银滩,尤其是随着宋代沉船“南海Ⅰ号”的发现和打捞以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成,阳江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商贸旺市激发民间创业热情

记者:阳江为什么要提出商贸旺市的思路?
陈小川:从区位交通方面来看,作为连接粤中与粤西、大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通走廊,阳江发展商贸业有着很好的条件。而从产业情况来看,阳江的刀剪、南药、水产品等等,都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我常说,温州一粒小小的纽扣为什么做成了大产业,关键就是在生产的同时它们还做好流通工作,同样阳江的刀剪业产量超过全国的六成,我们为什么不能以此为依托做好商贸业呢?事实上,“商贸旺市”的思路提出来后,根本无须政府怎么去发动,家具、服装的市场已经自发兴起了,可见我们的发展思路也是顺应民间创业热情的。
除了刀剪业,春砂仁等南药在阳江都有大面积的种植,阳江还是全省的“渔仓”,拥有国家级渔港,此外,阳江还拥有中国蚕桑之乡等等众多的资源和产品,这些完全都可以形成市场,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带动整个产业的大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途径

记者:要实现“农业稳市”,阳江将怎样进一步发展农业?
陈小川:阳江是一个农业大市,2004年以前在三大产业结构中占了三成,走集约型、效益型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把土地征用了都搞工厂根本不现实,因此我们还必须要做到“农业稳市”。
以前农民种植粮食,一亩地可能收入是300元,而改种南药,一亩地可以收入3000-6000元,高的则可收入八九千,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很关键,目前全市的南药生产已经恢复到差不多20万亩。水产品也是这样,简单的原材料初始加工不值钱,我们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春节前让3249户农民告别泥砖危房

记者:加快发展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阳江如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
陈小川: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民生,是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亮色。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努力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增加公共财政对民生的倾斜,切实解决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和社保难问题。
阳江几乎每年都会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近年来我们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生产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至今年6月底,我们已经完成改造农村泥砖房7.98万户,今年内3249户农村泥砖危房将全部改造好。
我们将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同时,在落实扩大就业政策、解决群众看病难等方面,都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原载11月21日《南方日报》)
Tags:阳江 责任编辑:乱七八糟遇到你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我市总结今年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并.. [下一篇]我市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情况综述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