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百千万”干部在基层 市纪委驻村工作组着重解决民生问题 筹集扶持资金358万元办实事
本报讯 上月上旬,阳春市已被初寒浸透,该市陂面镇新民村却是吆喝声不断,40户泥砖房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建筑工人进进出出,手扶拖拉机运着一车车建筑材料驶进村里。然而就在3年前,这几十户人还要在泥砖危房里度过严冬。 新民村的变化,得益于阳江市纪委驻村工作组3年苦心经营。2004年以来,市纪委驻村工作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所驻村的各项工作,3年来,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8件,解决突出问题66宗,多方筹集扶持资金358万元,村民纯收入由驻点前的3500元增加到4200元,村集体收入由1万多元增加到3.5万多元。
明确发展思路
“现在卖桔子不用去到春城了。”在新民村承包果园的财叔告诉笔者,“以前路不好,又没有地方卖,一到桔子成熟季节就发愁,有了这个服务站,一切好办!”为帮助村民搞好蚕茧、桔子等农产品流通,增加村民收入,工作组筹集资金6万多元,在村委会一块闲置土地上建起一间250平方米的农产品服务站,蚕茧收购旺季用来收购蚕茧,桔子成熟季节用来收购桔子,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7000多元。工作组还积极与交通部门联系,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关则双的重视和支持下,共筹集资金39万多元,为双朗、木冲、岗东等3条自然村建好3条共2公里长的硬底化村道,方便群众生产出行。 工作组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动农民养蚕养猪种果,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全村共有桔子1100多亩,蚕桑1000多亩,母猪400多头,肉猪上万头,种养势头发展良好。为发展集体经济,工作组多方筹措资金39万多元,帮助村委会建设一幢高三层半、面积57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目前,新、旧办公楼已经出租,每年可得租金1.2万元。
破解民生难题
“这几段水利修好了,再也不用起早摸黑抢水了。”说起农业生产,河西村民林良楚对几条主渠道赞不绝口。新民村地处水利下游,水渠年久失修,渠壁渗水严重,渠底漏空塌陷,绝大部分农田引水灌溉难,严重影响生产,群众反映强烈。3年来,在市纪委领导的支持下,工作组共向上级争取19.5万元用于村中三条主渠道的建设,有效解决了村民灌溉难问题。同时,还积极争取市农业局的支持,编制《陂面镇新民村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可行性报告》上报市政府,目前,市政府已经批复下拨专项资金86万元修建水利。 新民村地处阳春硫铁矿区,村中饮用水源污染严重,村民饮水安全问题相当严峻。为切实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去年初,工作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编制的《新民村饮水工程可行性报告》、《新民村饮用水源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省水利厅、省环保局的大力支持,已下拨建设资金140多万元。目前,新民村已经制定了工程建设方案和工程预算,拟在近期招标动工建设。 “工作组来了这3年,学校的面貌一年一变样,”新民小学副校长黄月貌说,“教育设施不断完善,老师安心教学,学生成绩也不断提高。”新民小学原来的教师工作用房是危房,学校运动场所差,基本的教学设施不齐备。在工作组的争取下,阳江市教育局、市政管理局和阳春市教育局大力支持学校建设。3年共投入资金19万元,增设教学设备,修建校舍,建设运动场,为师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近年来,该校的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刘贞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