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魅力农家游”主题研讨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 围绕“体验”二字做活“农家游”
本报讯(记者/陈军 吴晓霞)近日,我市农业、旅游等部门召开“魅力农家游”主题研讨会,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就我市发展“农家游”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甘巧林教授认为,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体验活动,而农业旅游尤其如此。农业旅游搞得好不好,取决于游客体验的效果。景点吸引力与客流量的大小,也取决于游人体验效果的正负差异大小。体验效果还是最好的口传广告,体验好或不好,能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决定旅游项目的成败。 阳江农业旅游可先从“农家游”做起。这是几位专家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大家认为,阳江发展农业旅游的实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珠海的“农科奇观”向人们展示了什么叫现代旅游农业,但那种模式需要巨大的投资,阳江可以有这方面的规划,但不能期望在短期内达到那样的效果。目前对阳江来说,最初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农家游”。阳江市郊那些提供摘果、钓鱼、吃农家菜等服务的各类休闲山庄,都可算作此列,但“农家游”的内容又绝对不止这些。 阳江的“农家游”如何搞?专家们说,还是要紧紧围绕给游客以最佳体验这一主题展开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张朝枝副教授,通过其幽默的演讲,向大家介绍了他对“农家游”的认识。 张朝枝的演讲有两个亮点。首先,他半认真、半说笑地提出,现在很多喜欢“农家游”的体验者,都是“叶公好龙”。此话一出,大家立刻报以会心的微笑。张朝枝说,在都市生活太久的“叶公”们,希望到乡村去体验接近大自然的感觉,但是他们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正意义上重精神、轻物质的生态旅游者,反而绝大多数都是注重享受、多少有些“小资情调”的都市人。这些“叶公”们既想住在乡间呼吸新鲜空气、吃农家菜,又想住在有干净卫生间的宾馆式的农舍里。所以,阳江要想搞好“农家游”,就必须把握这些人的心理,要清楚他们在想什么,让他们在阳江获得心中想要的体验。 其次,阳江可以参考广西阳朔的经验发展“农家游”。去阳朔旅游的旅游者大都知道一句话,叫作“去阳朔发呆”。为什么阳朔会成为“发呆爱好者”的“圣地”?张朝枝认为,那是因为当地准确把握了生态旅游者的心理,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体验。阳江山清水秀,空气污染程度相对较低,是珠三角真正的后花园,如果在风景秀丽的乡间搞一些外表古朴粗放、内部设施齐全的“野奢酒店”、精致小屋或民宿,令“农家游”游客留下来“发几天呆”,那么“农家游”就算成功了。 内容丰富、有主题的“农家游”也是让游客留下来“发呆”的重要因素。甘巧林认为,除了山清水秀无污染,阳江还是一个农业资源、民俗文化非常丰富的地方,这为“农家游”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载体。例如,结合“高流圩”、“跳禾楼”等,发展“农村生活体验农家游”;结合制作风筝、木器、竹器等,发展“主题产业体验类农家游”;融入当地农民、渔民日常生活及劳作之细节的“原住民农事文化体验类农家游”;迎合老年人南“飞”过冬、北“飘”避暑的潮流,利用农宅、农具原料,以农村景观为基础,开发出干净、卫生、宁静的乡间小屋,发展“乡村民宿休养体验类农家游”等等。 一个旅游地的成长,最初打造的内容往往会影响到后来。经过多年的包装,阳朔现在已经被引导发展成为一个最适合“发呆”的地方,也是“老外”们来中国旅游的首选。专家们说,阳江的“农家游”同样也可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譬如“为珠三角游客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乡间花园”之类。其实,“农家游”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需要配合个人创意的行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