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过后,全市各地农民积极开展抗灾自救———
沟畦边,菜地里,农民趁着晴好天气,在挖地、补苗或者播种。昨日,记者走访城郊和阳东县部分农村,看到农民正积极开展抗灾救灾,谋划春耕春种。
农业部门的同志表示,在省内外许多蔬菜产地遭受覆灭打击的情况下,阳江农民抢抓农时,及时改种瓜类蔬菜,就可能将冬种的损失补回来。
持续寒冷:4万亩冬种绝收损失近亿
持续20多天的低温阴雨天气,给我市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冬种造成严重影响。市农业局种植科负责人介绍,全市62.75万亩冬种农作物近半受灾,成灾面积10.95万亩,绝收面积4.07万亩。低温灾害造成各类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9917万元。
受灾较重的是玉米、番薯、西瓜和尖椒等农作物。昨日下午,望着70余亩颗粒无收的玉米苗,阳东县红丰镇珍珠村66岁的村民何顺秋心痛不已:5万多元的投入全打了水漂。去年晚造后,他租下村民的稻田第一次搞大面积冬种,种的全是美国品种甜玉米。玉米因低温阴雨而停止生长,正常情况应当有一米来高的苗,现在才三四十公分,而且根部已经腐烂。相邻村民种的甜玉米长到两米,因为在阴雨天没能成功授粉,也完全失收。
同村的陈德形,则是另一种心情。他种的马铃薯叶子绿油油,薯块又多又大,再过一个来月就可上市了。阳东县农业局副局长何睦礼解释,玉米、番薯等生性怕冷,马铃薯则比较耐寒,所以,种不同的品种,村民感受悲喜两重天。
何睦礼介绍,由于有较好的保温设施,阳东县的大棚作物遭受的损失较小。目前,合山等镇的大棚西瓜长势较好,可望如期收获上市。
抗灾复产:利用晴好天气改种补种
连日来,各地农业部门纷纷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因地制宜做好农作物防寒和救灾工作。阳东县农业局还专门下发通知,就加强寒后管理,加快作物生长等提出7条建议,有效地帮助农民减轻灾害。
农业专家指出,通过抢救能够恢复的作物,应当赶紧抢救;对受季节影响不大,已经成灾的,应及时补种;对作物绝收,又错过农时的,应尽快改种。
昨日中午,记者在江城区岗列街道三洲村千亩蔬菜基地看到,村民正在整地,准备新一轮的播种。村支部书记林进欢说,这里主要生产菜心和菜花,供应市郊各个市场、超市和酒店。由于天气过冷蔬菜停止生长,但春节期间菜价是平时的三到五倍,菜农的整体损失不大。早两天天气稍稍转好,菜农就扛着锄头下地劳作,动作快的已经播下种子。50来岁的林阿姣忙得兴起,说道:“天气暖和菜长得很快,过一个月就可以收获第一批菜心了。”
专家支招:赶种瓜类蔬菜夺回损失
低温灾害对阳江蔬菜生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何睦礼说,由于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全国多个省份蔬菜生产遭受重创,一段时期内,广东的蔬菜需求和价位将维持在一个比较高水平,不但受影响较小的大棚种植户可望赚得笑,遭受重灾的菜农只要选准品种,抢抓农时搞好春种,经营好北运菜,就有机会把损失夺回来。
何睦礼建议,当前一要尽快抢种叶菜类等短期农作物,填补青黄不接的本地市场空档;二要抓紧赶种一批瓜类蔬菜,因为这类蔬菜耐储运,正好满足冰冻灾害严重的湘、鄂、赣等省份的需求,其中黄瓜、青瓜、节瓜等都是菜农理想的选择。
农业部门介绍,按照我市农民的种植习惯,一般在惊蛰、清明期间播秧,距现在还有两周多时间。如果不再出现严重的“倒春寒”等灾害天气,水稻早造生产不会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