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政府工作报告(二)
2008-03-31   来源:咸宁农批网  作者:zzzmei   字体:【 】  浏览:51次   评论:0
(接政 府 工 作 报 告(一))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认真实施环境规划,推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治污保洁工程有效推进,市第一净水厂扩建工程基本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全市创建各级生态示范村42个。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漠阳江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在省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和8%,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连续四年被省评为优秀。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明显,连续九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确保了重大项目的用地需要。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发展取得新成果。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市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学生达30.2万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C、D级危房彻底消除。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较快,阳春一中高中部新校区等新建学校建成招生,市技工学校晋升为省级重点学校,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上年增加8166人。高等教育稳步推进,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弱势群体教育得到关注和重视,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招生。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高考成绩取得较大进步。公共卫生应变控制力有效提高,疾控预警与处置机制逐步建立,卫生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中医工作取得新进展,阳春中医院被省中医药局授予首批中医名院。结核病、艾滋病和人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医疗急救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了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无偿献血工作连续4次获全国先进城市称号。“红十字会”体制有效理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名城建设“五个十工程”有序推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顺利,“南海I号”古沉船整体打捞出水进馆,冯盎将军陵园迁建和关山月故居修建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繁荣兴旺,《开渔之歌》等一批文艺作品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等奖励。文化市场整治取得新成效,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声像档案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体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市第三届运动会、市第八届体育节、中国(阳江)国际风筝会和承办2007年广东省青少年帆板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低生育水平趋于稳定,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9‰。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计生技术队伍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被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全国计划生育保险试点市。国防动员、兵员征集、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再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广播电视、民政、统计、人防、打私、气象、地震、市志、爱卫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民生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和谐阳江建设取得新成效。以“一保五难”为重点的各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和谐阳江建设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参加社会保险81.6万人,增长7.9%。纳入低保救济31971户74440人,享受五保待遇1298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3.9%,新农合制度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初步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完成镇通村委会公路硬底化360公里,新开通村客运班线7条,全市客车通村率达75%,解决了48个行政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完成32宗农村饮水工程,解决了23个镇125条自然村32.8万人的饮水难问题。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不断加强,全面解决了2003年底登记在册的337户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完成农村贫困户泥砖住房改造3249户,转产转业水上渔民上岸安居142户,缓解了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6元,增长8.9%;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838元,增长5.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明显加强,安全事故四项指标全面下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取得初步成效。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有序推进,行政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降槛减负工作有效落实。市场价格监管逐步加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控制在2.9%,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好转,打击非法传销、制假售假等违法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不断加强,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得到认真调处和化解,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和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沙扒等7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更加密切,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办复省、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135件、政协委员提案128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3宗。普法教育、法律援助、劳动教养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有新发展。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进,建成了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阳春市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和示范点。法制、审计、监察和廉政建设继续加强,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纠正。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我市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阳江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大,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就业社保等方面工作仍需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阳江建市20周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积极实施“工业立市、旅游强市、商贸旺市、农业稳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以工业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万元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我市指标以内,工业总产值增长20%,农业总产值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左右。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实现全年目标和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到各项具体工作的始终,以战略的眼光和思维分析形势、制定政策、谋划举措、推进发展,争当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从我市实际出发,要切实做到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壮大经济总量和提高发展质量。千方百计提高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既要努力优化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门槛,大力招商引资,又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既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又要注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到“见物又见人”,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动工业发展提速增效

强势推进电力项目建设。力争国家批准阳江核电项目9月份正式动工,首期建设6台100万千瓦级机组。加快推进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雅图(阳江)风电设备生产基地、蝶岭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在建电力能源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风电场等重大能源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发展电力能源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
积极培育壮大临港工业。加强阳江港区的规划建设,以阳江港为依托,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和重大工业项目,打造临港工业核心区。加快推进德恩富光盘生产基地、龙尚鞋业、全智立体图书高级印刷生产基地等一批在建工业项目建设,做好上海三盛集团阳西丰头船舶修造基地和阳江港物流保税中心等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带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汽车配件、钢铁等行业的发展,推动工业适度重型化。
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积极实施扶优扶强政策措施,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的企业。支持嘉吉粮油等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和省名牌产品、驰名和著名商标,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开展制度、技术、管理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完善工业园区建设。继续加强高新区等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相对集中地推进园区的成片开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把好园区项目准入关,建立园区项目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提高投资强度和投资密度,打造集经济、技术、环保、绿色于一体的品牌园区。积极承接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年内争取一批项目在各类园区动工建设,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着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优质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南药种植加工业,突出抓好春砂仁、益智、广藿香等南药的种植和加工。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做大水产养殖业,精心组织实施阳西县国家级和阳东县省级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做优海洋捕捞业,努力开发外海、深海和远洋渔业资源;做强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业,重点扶持谊林海达、顺兴、万事达等渔业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渔港建设,认真做好闸坡中心渔港一期工程验收和二期工程申报工作,加快沙扒国家一级渔港建设,落实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办好第六届南海(阳江)开渔节。发展现代林业,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优化畜牧业结构,继续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提高生猪生产能力。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片天制药集团等龙头企业。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基地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大议案,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湖、合水、岗美等水库和台平三丫联围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强排灌渠系建设,改善农田排涝和灌溉条件。加锰锛涞缆吩耸湎低辰ㄉ瑁???祷??鞔丛焯跫?<忧颗┮底酆峡?⑼恋刂卫恚?愫玫亓ε喾剩?岣叩ノ桓?夭?瞿芰Α0镏?椭傅寂┟窈脱?郴ё龊枚吃趾笊??ぷ鳎?×拷档褪茉炙鹗А?br> 大力发展农村各项事业。推进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抓好村庄试点,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逐步完善合作医疗运行机制,解决好特困群众的医疗救助问题。继续加强镇通村委会公路硬底化建设,增设农村客运候车亭,增开农村客运班车,方便农民出行。组织实施好渔民转产转业项目,努力完成阳春、江城和阳西水上居渔民安居工程。加大农村贫困户泥砖住房改造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工程,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三、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投资服务管理中心行政服务功能,构建大行政服务平台,大力改善政务环境。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营商成本。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强化奖惩措施。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突出抓好阳江港集装箱运输定期航班工作。大力开展产业招商,结合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临港工业、文化旅游业、农海产品深加工及现代服务业。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积极做好签约外资项目的服务工作,力促一
Tags: 责任编辑:zzzm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更有效服务 [下一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