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田头打井搞活冬种
2008-11-02   来源:上海农批网  作者:幻月魅影   字体:【 】  浏览:41次   评论:0
我市地下水资源丰富,“缺水”不应成为拒绝冬种的理由———

本报记者/陈军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冬种生产动员大会上,我市冬种相对滞后的情况引起大家的关注:全市有耕地157万亩,但是冬种面积多年来却一直维持在60万亩左右。
市农业局副局长姚德仁认为,阳江地下水资源丰富,靠打井取水完全可以解决冬种用水问题。而不应该简单地下结论说,因为陂头水引不到田头,所以没条件搞冬种。
阳东县大沟镇沙冈村有农田近3000亩,村里没有陂头水、水库水,农田灌溉全靠雨水及100多个田头井。日前,记者来到沙冈村,看到当地晚稻大都开始泛出金黄色,全村没有一亩田因为缺水而使生产受到影响。
大沟镇农技推广站站长陈明智说,过去,沙冈村近3000亩农田都属于“望天田”,农民种田靠雨水。自从2006年村里打了100多个田头井后,情况有所改观,不仅种水稻不缺水,这两年还发展了1000多亩玉米、蔬菜、番薯等冬种作物,今年冬种面积还会大幅增加。
陈明智领记者参观了他们的田头井。所谓田头井,其实是“桩井”,沙冈村的“桩井”直径在15厘米左右,材料是PVC管,深度一般在8米至12米之间,成本约1300元,如果算上抽水机等配套设备,总成本在2000元左右。陈明智说:“在田边打这样一口井,大概可以管30亩田用水,非常实用。” 
记者了解到,除了这种成本在2000元左右的大“桩井”,我市有些地方还使用直径两三寸的小“桩井”。小“桩井”一般是用铁管插入地下取水。一个10米深的小“桩井”,不算抽水机成本在300元至500元之间,可管五六亩田用水。
陈明智认为,缺水的地方打田头井搞冬种有两大好处:一是造价低廉,二是方便灵活。井打好后,有电的地方可用电动水泵抽水,没电的可用柴油水泵甚至手摇取水,特别适合种植面积不大的小户。
与沙冈村一样,阳春市春城街道石湖村也是一个没有陂头水的村子,但这些年来一直利用田头井冬种艽头,现在艽头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10年前,村民黄业文在地头打了一个10米深的田头井种菜。一直到现在,这个田头井还在“服役”,他的5亩菜地全靠田头井取水。
“搞一造冬种,胜过种四造一般的粮食作物。”当前,在我市一些发展冬种较好的地方,持这种观点的农民并不在少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多年坚持打井搞冬种的农民很勤劳,善于创造条件,他们的经验值得其他以“缺水”为理由拒绝冬种的村子借鉴。
至于取地下水是否会引起地陷,姚德仁认为,这一担心纯属多余。首先,我市的田头井大都只有10多米深,严格意义上讲,田头井所取的水属于地表水;其次,一年中只有冬种时才会用到田头井,取水时间短,而且抽出来的水大部分都原地渗回;第三,地下水资源会自动循环补充。
Tags:田头打 井搞活 责任编辑:幻月魅影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北惯救灾复产见成效 [下一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决定(一)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