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联合经营天地宽③ 实习记者/张敏 通讯员/伍志雄
从花农到花卉协会会长,谢绍辉说:
见到谢绍辉,正是百合上市的11月。一座狭长的平房里,外面大间的是培训室,地上放着刚采摘下来准备运往广州销售的新鲜百合,里面一间就是谢绍辉的办公室,桌上摆放着两瓶百合。谈到花卉,谢绍辉说:“我从事花卉业将近20年,我觉得我是越玩越开心,越做越年轻。”
村里最早的香蕉种植户
谢绍辉年轻时就干农活,刚开始种的都是传统的水稻、番薯等作物,1983年,他承包了村里30多亩地种植香蕉,当上了阳春市首批“地主”。谢绍辉说:“当时,大家都还在种植水稻等传统作物,我却租了一大片地种植香蕉,大家以为我疯了。”
事实证明,谢绍辉这条路子走对了,当年香蕉获得了大丰收,市场价每公斤卖到2元多,这在当时来说可是个很高的价钱。3年后,谢绍辉将香蕉园转手出去,那一年,香蕉价格急剧下降,村民都佩服他对市场的洞悉能力和预知能力。
到中山偷师学种玫瑰
积累了一定资本的谢绍辉又闲不住了,1989年,迷上花卉的他去中山市帮当地花农做花卉运输和销售。“主要是去偷师,了解学习他们的花卉种植经验和技术,”谢绍辉说,当地花农欺生,不愿意告诉他技术和经验,他只有偷偷地学。
1991年,谢绍辉回到了家乡阳春市潭水镇鱼田村,承包了20多亩田地开始种植玫瑰。村民们又惊叹谢绍辉的举动,不过这次不再有人泼冷水了。当年出产的玫瑰生意火爆,在过年的时候,一枝玫瑰卖到5元。第二年,一些村民开始跟谢绍辉种植玫瑰。谢绍辉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便无偿教大家种植技术,提供肥料等,出产以后,他就用自家的小农用车装好运到广州卖。谢绍辉说:“那时候,我每天都要开车运玫瑰到广州销售。”
两千打工仔返乡种花
村民们种植花卉上手后,谢绍辉就将重点放在了花卉的运输和销售上。“当时村里花卉产量很大,大家都忙着种植花卉,没有人负责运输和销售,我总要为大家考虑一下。”谢绍辉说。
在谢绍辉的带领下,鱼田村全村村民种植花卉。周边村镇也有样学样,从1996年起,有2000多名在外打工的阳春人回乡种植花卉自主创业,现在阳春花卉种植规模已达到两万多亩,主要集中在潭水、八甲等地。每天,从阳春都要运送6大卡车花卉经广州销往全国各地,最远到达东北三省。
努力打响阳春花卉品牌
阳春市花卉走上规模化种植后,急需一个专业机构指导、培训花农种植花卉。刚开始,谢绍辉组织一些花农接受华南农业大学和农科所科技下乡的专业指导培训,自己购买种子和化肥再分发到户。后来谢绍辉心里琢磨创建一个专业花卉协会,与几个人商量以后,说干就干。2004年,阳春市花卉协会成立了,地址就设在阳春市潭水镇旗鼓鱼田村,谢绍辉当上了会长。
谢绍辉介绍,现在,阳春花卉已经在中国花卉界有一定的声誉,花卉销售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如何做大做强这个行业,还要面对很多问题和考验,比如专业人才及技术缺乏。谢绍辉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的目标是将阳春打造成为广东省的花卉产业基地,而阳春也有这个实力。”
谢绍辉和他培育的麝香百合。张敏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