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架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2008-11-28   来源:宜昌农批网  作者:ganfei   字体:【 】  浏览:65次   评论:0


D110403
■农业联合经营天地宽④
———记新洲镇兴农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执行监事杨开焕
本报记者/冯春琴
通讯员/任汝光 林杰鹏
“在尾梢长出后,可以喷1至2次农用核苷酸促进叶片尽快转绿……”在阳东县新洲镇一荔枝园里,杨开焕正在向种植户介绍荔枝栽培和管理技术。杨开焕今年69岁,是新洲镇兴农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执行监事。
新洲镇是我市的农业大镇,经济作物以双肩玉荷包荔枝最为闻名。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该镇荔枝销售的高峰期,之后,荔枝销售逐渐陷入困境。
杨开焕对记者说,2000年开始陆续有出口商到镇里来收购荔枝,但由于没有规范的种植和管理,荔枝的等级、成熟度不一致,常不能满足买家大批荔枝的需求,销路难以打开。当年,一位从四川远道而来的刘老板向杨开焕要买一货柜2万公斤荔枝,由于荔枝对冷藏、保鲜的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品质,货主要求2天内装完货。提供给买家的荔枝不仅要符合数量要求,而且要符合品质要求,杨开焕除了在自己的果园里摘荔枝外,还立即派人到镇上各大果园收购荔枝,仍达不到2万公斤的数量要求,他只好再到东平镇甚至到邻近的台山市收购荔枝。
交易结束后,杨开焕仔细一算,除去人工费和车费,几乎没赚到钱。经过这样的几次交易后,杨开焕认识到,生产规模化不足,产品缺乏统一标准,销售上各行其是,制约了新洲镇荔枝产业的发展壮大。成立协会,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提升荔枝质量,拓宽销路成了当务之急。杨开焕和镇里几名荔枝种植大户商量,于2001年4月20日成立了新洲镇荔枝生产技术协会,他亲自出任会长。
为了办好荔枝生产技术协会,杨开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努力学习荔枝的栽培技术,虚心向有经验的农户请教,到农业部门咨询,请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此外,他还常常到茂名、高州等周边城市派发名片、宣传单,大力推广新洲荔枝。根据荔枝树的生长规律,杨开焕邀请省、市农业专家为会员授课,讲解整枝、嫁接、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新洲镇一姓黄的会员由于缺乏栽培技术,种植的荔枝生长缓慢、结果小,价格卖不高,杨开焕得知后,马上组织技术人员帮其查找原因,并传授嫁接技术。改进技术后,该会员荔枝的产量、品质和价格都有了较大提高,收入也增加了。
针对荔枝大小年现象,杨开焕与协会会员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较好生产管理技术,使荔枝大年丰收,小年不歉收,确保了果农的收益。近年来,该协会每年购销荔枝达五六千吨。
在杨开焕等一批有经验又有责任感的荔枝种植大户的带领下,新洲镇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也越来越宽,双肩玉荷包荔枝不仅成为全省闻名的优质农产品,还出口到美国、新加坡等地。从刚开始的专业荔枝、龙眼技术服务,新洲镇荔枝生产技术协会现已发展成为从事龙眼、荔枝、西瓜、尖椒、木莳、花生、水稻等农业技术指导,产品的产、供、销的综合服务组织。今年4月份,该协会改制为新洲镇兴农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社员达139人,其中拥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6名,带动农民9000多户,有力地推动了新洲镇农业的发展。
图:杨开焕说,协会对搞活新洲荔枝生产、流通功不可没。
刘再扬 摄

Tags:农户与 责任编辑:ganf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结对帮扶真心惠民 [下一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