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三个行动纲要———
本报讯(记者/许晓峰)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阳江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三个行动纲要,就加快发展各个产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关于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建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决定》的细化,将有力推动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产业支撑,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纲要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做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实力、节能降耗为目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发展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电器、五金刀剪、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我市工业堆头较小,迅速扩大规模是当务之急。纲要指出,要坚持增加投入提高速度,千方百计增加工业投入,力争在工业发展的速度上,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区域竞争中实现赶超。各地要多渠道增加工业投入,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做好“双转移”工作,大力引进市外资金,鼓励引导本地民资投资工业,扩大银行贷款投入工业的比重,政府对企业技改项目进行择优贴息扶持。
随着阳江核电站和广东华厦(阳西)电厂的建设加快,电力能源项目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拉动力越来越强。纲要指出,要争取阳江核电站1、2号机组年内动工,争取阳江抽水蓄能电站2009年动工,确保阳西电厂一期工程明年投产,继续抓好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纲要指出,要抓住全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依托阳江港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电器制造、钢铁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产业,把环海陵区域打造成全省新兴临港工业基地之一。同时,要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五金刀剪、机电生产、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工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粮经结构打造效益农业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纲要要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品种改良,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和产业化。至2011年,全市农业粮经比例要达到38:62,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增长6%。
纲要指出,全市各地要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把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等培育成为区域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海洋渔业、名优粮食、水果、禽畜、南药、园艺、蔬菜、林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
现代农业注重规模与效益,全市各地要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转变,用工业化、现代化来改制传统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具体而言,要全面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推动土地依法合理流转。
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
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消费服务业,突出发展生产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建立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至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占GDP比重38%,年均递增14%。
阳江是正在建设发展中的新兴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须坚持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原则。充分集中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集聚形成的对服务业的规模需求,以城市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有效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增长空间。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发展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消费性服务业、突出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传统服务业。其中具有地方特色、传统优势、发展空间大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区域物流业、餐饮业是发展重点,要求积极引入现代服务业管理手段和先进适用技术,创新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品牌,提升产业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