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j0126a202 中共阳江市委 阳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
阳发[2009]1号 (2009年1月14日)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粤发[2008]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建设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市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有利于增强我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加快推动我市实现由工业化初期向中级阶段过渡。
(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三次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工业初步形成了以五金刀剪、家具制造、食品加工、服装制造、建材机电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全市产业体系与全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面临着国内外产业竞争的严峻挑战。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市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建设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引领,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建设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主体产业群,着力打造电力能源基地、“双转移”示范地、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宜居创业滨海新城,努力把阳江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占GDP的比重为42%左右;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建立,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9%左右;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合理,现代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到2020年,建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新型工业成主导产业,在工业中比重超过60%,工业占GDP的比重为48%左右;现代服务业成第三产业主体,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5%左右;现代农业成第一产业主体,农业生产结构更加合理,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坚持产业协调发展原则。坚持三产联动,以工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确定发展重点,提高产业区域竞争力。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原则。坚定走阳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互动,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提升。大力推动产业优势集聚,吸收、整合、集聚市内外优势资源和要素,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相互配套、专业分工合理高效,推动整体产业实现优化升级。
———坚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原则。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培养一支与产品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扩大和促进本市劳动力就业。
三、加快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
(一)大力发展电力能源工业。大力推进阳江核电建设,加快首期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建设步伐。推进广东华夏阳西电厂建设,确保一期工程1、2号机组2009年6月投产发电,争取3、4号机组“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5、6号机组力争纳入“十一五”转“十二五”规划。争取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在2009年动工建设。争取海陵风电场尽快开工建设。继续跟进大唐国际粤西电力能源项目、阳东、阳西、江城等风电项目,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进雅图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建设。
(二)加快发展以临港工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抓住我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陵湾被列为全省十大重点海域的机遇,依托可建深水泊位的阳江港,切实抓好阳江港区、各类工业园区、电子口岸、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电器制造、钢铁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临港产业,把环海陵湾地区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全省新兴临港工业基地。推进阳西丰头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做好阳江高新区临港石化生产基地前期工作,支持嘉吉粮油公司增资扩建,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制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发展为五金刀剪提供原材料的特钢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海洋生物等产业。
(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业、港口物流业、科技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以世界的眼光把海陵岛打造成休闲度假和文化创意岛,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南海(阳江)开渔节”等载体,弘扬阳江特色的海洋文化,大力发展“南海Ⅰ号”历史文化旅游、阳春乡村生态旅游、阳东阳西温泉旅游、江城文化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