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2008年:成绩来之不易
2009-02-26   来源:包头农批网  作者:陈健   字体:【 】  浏览:52次   评论:0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工业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壮大经济综合实力,提升民生质量,推进文化创新,着力打造电力能源基地、“双转移”示范地、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宜居创业滨海新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1  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8.0亿元,增长12.5%。
人均生产总值20479元,增长10.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36亿元,增长26.1%。
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91.9亿元、贷款余额158.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4.2%和16.8%。
单位生产总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5%和12.6%。

 2  三大产业体系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5.9亿元,增加值105.9亿元,分别增长20.4%和19.6%。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广东华厦阳西电厂建设加快,500千伏蝶岭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取得新突破,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竞争成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华讯电子、和兴金属制品等一批企业建成投产。五金刀剪、食品饮料和机械电器等重点行业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全市农业总产值190.5亿元,增长3.0%。渔业在遭受强台风“黑格比”重创的情况下仍实现平稳增长,渔业经济总产值95.0亿元,增长9.5%,水产品出口总值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东平渔港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市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我市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第三产业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6亿元,增长19.6%。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最佳休闲城市”等称号。全市接待游客5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亿元,分别增长5.1%和7.1%。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1.2亿元,增长23.3%。

 3  城乡面貌变化喜人
 城乡规划管理有效加强,完成了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市政公共配套设施、近百村庄和一批重要区域的规划编制。高标准改造了东风一、二路和北环路,城南新区江朗大道建成通车。市第一净水厂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日处理能力从2万吨提高到5万吨;阳东县、阳西县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奕垌垃圾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云阳高速公路阳阳段、开阳高速公路那龙出口至阳江核电站公路一期工程动工建设,阳茂高速公路织?立交至阳西县城连接线一级公路和S113线南段二期工程、阳江港疏港大道等一批公路建成通车,镇通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完成302公里。无电村通电工程按期完成。环境保护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环境综合整治有效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全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等次。

 4  开放型经济有效推进
 完善了《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全市各级招商引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选派8个小分队到珠三角地区全方位开展驻点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暨第八届阳江市旅游文化节,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大型经贸活动。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增长10.8%。外贸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增长7.5%,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增长6.2%,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工作均获得省的表彰。

 5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  
 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调整理顺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实行区镇港合一的管理模式。制订了岗美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方案,积极推进场办社会分离工作。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调整理顺市直交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设置,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制度。投融资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推进了阳春轴承公司产权转让和市国营电瓷厂、华月陶瓷公司破产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华龙集团破产重组后恢复上市交易。

 6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组建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五金刀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成功创建“国家火炬计划阳江新型功能刀剪材料设计与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9件,中国出口免验企业1家,省名牌产品11个;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专利申请量保持粤西领先地位,获得“全国专利执法先进单位”称号。改扩建中小学校121所,新建学校15所。高考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市技工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评估。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出台实施了《阳江市加快引进人才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7  和谐阳江建设成效明显
 全市免费培训劳动力2.4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4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26万人,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046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3.8万人次,增加8.5万人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两次提高了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完成9所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全年改造农村泥砖住房2993户,完成水上渔民安居工程266户,强台
Tags:2008年 成绩来 责任编辑:陈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工农业和旅游业稳步发展 [下一篇]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