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本报记者/张志清
最近几天,江城区双捷镇康州村的返乡农民工特别高兴,刚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签下合同,把水稻生产全程包给他们统一打理,又遇到劳动部门到镇里开招聘会。“深圳的工作没了,整一个春节都不爽,今天心里的石头才落下来。”一姓江的农民工对记者说。他在市区找的工作工资虽然比在深圳少,但省了来回的路费和租房开支,加上水稻包给合作社打理,今年总收入不会比去年少。
其实,像这样对全年收入心里有底的,全市还有许多村民。市委、市政府已经把今年“三农”工作的主要目标宣传得家喻户晓: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渔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9%。
“在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情况下,市里提出这样的增收目标并告诉农民朋友,不仅体现一种决心、信心、诚心,更说明有增收的‘锦囊妙计’。”市委学习实践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涉农部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都锁定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干部对农民的感情更深,干工作的作风更实,抓发展的路子更科学,把中央、省、市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送到农民手上,体现在农民的钱包里。
送技能给岗位,向二三产业转移增收
据调查,去年我市农民的纯收入中,有四成是务工收入,低于全省平均占六成的比例。市农业局局长陈经勇说:“就算不爆发金融危机,我们也要把增加务工收入当作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有这场危机,更应该加大工作力度。”一系列帮助农民在农业之外挣钱的大动作连续登场———
3月份,市农业局联合市劳动保障局等单位,组织66家农业龙头企业召开大型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提供3500多个就业岗位,已有3200多名农民工重新找到“饭碗”。
为农民工量身定做的就业技能培训班在全市各地开办。据初步统计,到4月上旬已经培训1.5万人,接近去年全年的培训量,相当于今年全年培训4.5万农民工任务的三分之一。
作为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劳动保障局没有袖手旁观,及时实施“重心下移”的工作方针,首次把企业用工招聘会开到镇里,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
如今,这些动作已初见成效。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春节前,仅仅是从珠三角返乡的农民工就有2.8万人,到2月底下降到3000多人,到上月底只有1000多人。另一个数据也足以佐证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成效,去年全市只有7台插秧机,今年春耕期间增加到了24台。机耕手还普遍反映,返乡农民工又进城了,他们接的活多得忙不过来。
扶龙头延链条,在农业内部挖潜增收
近几年,我市从实践中尝到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甜头,去年实现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实现了水产品加工企业欧盟注册资格零的突破。全市22.2万户农户从延伸的产业链中受益,户均增收1758元。
今年,我市决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型、市场营销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将扶持其打造特色、擦亮品牌、拓展市场、增加效益,并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产经营体,建设一座座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
当金融风暴席卷而来时,广东羽威羽绒公司逆势而上,从欧洲引进世界一流设备建设家禽屠宰生产线,投产后将新招500名农民工,同时与300多农户签订养殖鹅、鸭协议。
同样敢于逆势而上的还有广东温氏食品公司,当各地生猪养殖业喊“亏”时,他们在阳江各地大举扩张,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阳江农业政策性保险搞得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对这里的投资前景有信心。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譬如以加工地方特色农产品闻名的广东绿业公司,其老板与市长魏宏广在他厂里有这样的精彩对话———“你对政府服务有何要求?”“我只要求给几百亩地。”“用来做什么?”“建设这种新产品生产线。”“多大规模?”“三年后,用工增加500人,产值增加几个亿。”
搞建设抓落实,靠强农惠农政策增收
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是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障碍。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将直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在这两方面,我市今年也将有大动作———
农业部门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去年投资7000万元改造农田6万亩,当年就使冬种的面积创造了历史新纪录,产值直逼10个亿。今年各级财政更困难,但农田改造将达8万亩。
水利部门的任务也很繁重,全市护田万亩以上的海堤加固工程年内全面开工,三年内全部完成360公里海堤及穿堤建筑物的加固达标。
海洋渔业部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现代渔港、标准鱼塘、人工鱼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齐头并进,两年内完成东平国家中心渔港所有建设项目,今年内完成沙扒国家一级渔港建设任务。
在财政部门提出的财政预算表中,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渔用柴油补贴、渔民转产减船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样样都按照上级要求足额优先安排。
从今年起,每个镇每年要重点推进一个宜居村庄的建设,年底在全市范围内评选10个典型,市财政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其支持。建设部门的人说,搞新农村建设实际上是让农民的房屋持久增值,也是给农民送财的好事。
卫生部门也没闲着,在去年农民参加新农合率达99.1%的基础上,今年又朝着满分的目标迈进,尽量不让农民因病返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