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江十年大发展
2009-06-22   来源:清远农批网  作者:明星猪   字体:【 】  浏览:49次   评论:0
   一年打基础  四年见成效  十年大发展
———《阳江市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摘录
   战略定位-->
● 建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 打造电力能源基地
● 打造“双转移”示范地
● 打造宜居创业滨海新城
● 打造我国大西南重要出海口
 时间表-->
● 一年打基础
2009年,确保实施《纲要》开好局、起好步,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47%。

● 四年见成效
2012年,全市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5%。

● 十年大发展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75%。

  举措-->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关键词:增大项目投资  扩大消费需求  扩大外贸出口
———千方百计扩大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积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范围,争取国家、省在重点项目的审批、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和结构优化。
———启动和激活消费需求,特别是最终消费需求,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扩大家电、汽车、住房和旅游消费,扩大农村地区消费。推进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利用和争取国家有关出口优惠政策,力保出口稳定增长。扶持优势区域特色产品和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多元化开拓出口市场。

●建立科学完备的规划支撑体系
关键词:深化城市发展  启动“十二五”规划  推进城乡一体化
深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按照《纲要》提出的任务要求,对我市相关规划进行梳理,编制或修编《纲要》明确的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开放型经济、社会事业等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行业专项规划。
调整修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创新规划理念,完善我市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机制体制,编制和推动实施《阳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修编完成《阳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阳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城乡规划的协调衔接。
统筹编制或修编覆盖市域城乡的各类规划 高标准组织编制好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抓好产业转移工业园、三江岛等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规划,推进“一河两岸”、“城南新区”和共青湖核电生活后勤科研基地等重点项目规划的实施。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关键词:加快产业转移园建设 与珠三角全面贯通交通网  与珠三角全面对接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建设宜居城乡  为民生服务
产业转移园   以省示范性转移园区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快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创造条件,谋划全省大型产业转移园落户阳江。制定优惠政策,推动一批工业项目上马建设。积极打造临港工业、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园区。
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云阳高速公路阳江段的建设和广东西部沿海铁路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建成江门至阳江、广州至阳江和港、珠、澳至阳江的城市高速轨道交通网络等。加快阳江港大吨位深水泊位建设,增加15#、16#泊位两个码头的建设。
城乡建设   以向珠三角经济圈靠拢为目标,重新谋划城市构架,着力打造“一心二片六区”的总体格局。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宽带接入,融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积极推动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
民生教育  迁建市一中高中部,迁建阳江一职,继续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硬底化道路、自来水等工作。

● 构建科学发展产业体系
关键词: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工业
———打造电力能源基地   全力推进阳江核电建设,加快推进阳西火电、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尽快上马海陵风电、阳东风电、阳西风电和配套项目。努力发展核电设备、风电设备、输变电重大装备、数控机床。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环保清洁能源。
———打造新型临港工业基地   推进阳西丰头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等带动力强的临港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把阳江高新区打造成为临港工业核心区,把环海陵湾地区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全省新兴临港工业基地。
———打造沿海重化产业基地   做好阳江高新区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前期工作,大力引进石油冶炼、精细化工、石化中下游产品加工等重化工业,在集约发展石化产业方面实现突破。
———打造有传统优势的制造业基地   做大做强嘉吉粮油、“喜之郎”果冻布丁等为龙头的重点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的企业。发挥阳江刀剪产业优势,促进产品生产向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转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五金刀剪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打造世界性五金刀剪王国。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
农业
———打造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菜篮子”基地   建设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春湾大米、塘坪“珍丰香”米、石望甜玉米和溪头五彩薯等一系列名优品种。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马水桔、双肩玉荷包荔枝、上洋西瓜等效益好、市场适销水果品种。大力支持具有阳江特色的瘦肉型猪、阳江黄鬃鹅、优质山地鸡、肉牛和沿海优质蛋鸭等生产基地的发展。
———打造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西部后花园”优势,建设一批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发展都市型农业,重点规划建设阳东合山特色花果、阳西新圩花木盘景、阳春潭水花卉、江城白沙花卉等一批特色园艺种植基地,形成花卉园林产业带。
———打造农产品现代物流基地   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交易物流市场,促进农产品的流通销售,让阳江成为整个粤西地区农产品的集散地。 
———打造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   大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向型企业,着力扶持壮大渔业、蔬菜、水果、大米、花生、畜产品等精深加工。
———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基地   做大水产养殖业,鼓励沿海地区利用浅海滩涂发展对虾、牡蛎等为主导品种的特色海水养殖,内陆地区利用水质优势发展罗非鱼、鳗鱼等品种的规模化淡水养殖。做优海洋捕捞业,开发外海远洋渔业。做强水产品加工业,创建一批具有国际质量认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
服务业
———打造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着力推进阳东山水绿洲度假村、海陵岛海韵国际大酒店、阳春温泉度假村等十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馆为契机,发挥“南海Ⅰ号”效应,进一步打响阳江诗词文化、海洋文化、风筝文化、冼冯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品牌。整合温泉、溶洞、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形成黄金旅游线路。
———打造现代化物流基地   充分发挥阳江港国际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的优势,加强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港口群的合作互补。抓好以阳江保税物流中心、烟草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为支撑的阳江港物流区建设,争取在阳江港布点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和大型煤炭中转基地,在我市设立煤气、油品分销基地。
———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化发展示范基地   加快阳江合山通用机场合作开发步伐,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稳定房地产市场   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引导,适度开发大型楼盘,推进住宅产业化和集约化。
———建立业态完备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继续做大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科技等服务业以及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会展业。

●务实推进民生工程
关键词:优先发展教育  不断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教育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围绕实施“双转移“战略,突出抓好就业培训等各项提高劳动者素质工作。
就业和社会保障   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网,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2009年起,逐步将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和五保生活水平实行自然增长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
医疗卫生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体系,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保证群众用药安全。
环境保护   加强电镀、皮革、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引导工业进园;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和“三同时”制度,从严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
推进城市污水收费改革,加快闸坡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上马建成城南新区、高新区、银岭工业园等污水处理厂。继续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建设,稳妥推进岗列那格五金电镀城搬迁,规划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严格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建设服务型政府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干部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
———积极稳妥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整合现有行政资源,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全市行政许可事项要减少四分之一以上,非行政许可事项要减少二分之一以上。创新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探索建立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监督审查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的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建立县、镇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增加政府公益性财政支出,加大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和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
———着力推进“平安阳江”和“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创新信访工作体制和机制,推进市、县(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调处网络建设。创新治安管理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推行现代行政管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有选择地开展委托购买服务和合约式管理,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落实决策责任追究制,落实工作执行问责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人人争干事、干成事的用人导向。
Tags:江十年 责任编辑:明星猪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 [下一篇]暑假去做农活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