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上半年成绩来之不易 12.0%:完成全年任务有信心 ■本报记者/李明
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0.5%,增幅排全省第五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3%,增幅排全省第二名;出口额同比增长4.2%,增幅排全省第三名……在昨日召开的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一组组统计数据振奋人心。在全球经济环境尚未完全好转的情况下,我市是如何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上半年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否能继续维持?全年GDP增长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统计局局长刘发昭。
■经济回暖
经济运行在逆境中企稳回升
“如果说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只是在逆境中企稳,那么到了第二季度,我们则已经步入回升轨道,整体经济表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刘发昭开门见山地对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作出了如此评价。
刘发昭介绍,做出以上评价的依据,来源于今年以来我市逐月回升的GDP增长速度。去年全年,我市GDP保持高位增长,增幅达11.5%。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全年从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整体经济运行呈现下滑态势。据统计,去年前三个季度当季GDP增幅分别为13.2%、13.8%、13%,而第四季度当季的增幅为9.3%,低于全年的平均增幅。为抵御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尽早谋划、积极应对,并主动出击、化危为机,成效初显。今年第一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9.6%,经济运行在逆境中企稳。到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0.5%,全市经济回暖迹象明显。
除了总体GDP的增长外,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其他各类数据,也为“经济回暖”论点提供了充足的论据。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项指标,上半年均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1—6月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88.5亿元,同比增长40.3%,增幅同比提高20.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二位。上半年,随着“家电下乡”等惠农消费政策全面落实,家电、汽车、住房和旅游消费不断升温,居民购买力逐步激活,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8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全省排第九名。外贸出口更是实现逆势上升,上半年,外贸出口总额在全国大幅下降、全省大多数地区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市仍实现4.2%的增长,增幅全省排第三名。
■原因探析
保增长措施抓得早行动快
为何在全球经济尚未实质性复苏,大环境尚未完全好转的情况下,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能保持如此良好的增长态势?刘发昭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以“三保”和“三促进一保持”为主线,采取强有力的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抓得早、行动快,实现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新增投资项目40个
国家新增投资和银行新增贷款成为我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推手。今年全市共争取获得国家和省安排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40个共3.5亿元,拉动地方配套投资9.5亿元。从2009年起,市财政将连续两年每年安排5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连续三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国企改革。此外,新增贷款和投资意向主要集中在工交能源、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和住房消费方面,其中高新区争取获得国家开发行12.46亿元的授信贷款额度,市中医院获得国家开发行1.6亿元贷款支持。
农业增长势头良好
去年的冰冻灾害和黑格比台风,使我市农业发展遭受重创。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抗灾复产工作,同时落实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的扶持力度,全市农业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83.9亿元,同期增长4.2%。春收作物获得好收成,粮食总产值6.14万吨,增长7.83%。
工业为经济回暖奠定良好基础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在积极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同时,市领导还带头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同时,我市企业也迅速做出战略调整,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实现逆势上扬。全市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7亿元,增速稳定在理想水平。
扩大投资拉动经济企稳回升
今年上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部署下,市委、市政府采取得力措施,使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进度明显加快。全市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2.17%。其中,投产项目完成投资1.2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76%,续建项目23.6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40.35%,新开工项目10.4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44.26%。
■全年展望
完成全年任务虽有压力但有信心
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半年能否继续维持下去?完成全年GDP增幅12%的目标有无把握?刘发昭表示,根据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完成全年任务有困难、有压力,但有信心。总体来说,对下半年经济持谨慎乐观态度。
困难和压力主要来自国内外的发展走势不明朗。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的冲击尚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短时间内,国际需求不会从根本上恢复,这对我市的外贸出口势必带来影响。刘发昭说,上半年我市不少企业拥有的订单都是短期订单,下半年必须争取新的订单,这给全市下半年外贸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带来一定难度。国内,国家宏观调控难度有所增加,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否、通胀预期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将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从我市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在大环境未完全好转的情况下,经济仍需一个调整筑底的过程。
刘发昭表示,随着市委、市政府落实“三保”和“三促进一保持”各项政策的到位和逐步显效,完成全年GDP增长任务还是充满信心。他解释说,信心主要来自上半年奠定的发展基础、来自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和措施、来自国家继续加大力度拉动内需的政策。
刘发昭分析,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三驾马车”增长势头强劲外,上半年我市三大产业的全力支撑,也夯实了全年增长目标的经济基础。工业方面,上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09.1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7亿元,增长14.3%,增幅比全省高9.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我市出台鼓励企业在园区投资建厂房等优惠政策引导下,一批在建项目进度明显加快。此外,上半年农业全面增产增收,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均成为我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也为下半年经济发展打牢了基础。
另一方面,国家拉动内需的力度进一步增大,也为我市下半年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首先,阳江核电等重点项目后续投资,将继续拉动全市投资增长,我市完成今年投资的目标问题不大。其次,“家电下乡”、“汽车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持续开展,将不断拓展农村消费领域,拉动社会消费。此外,随着旅游渐入旺季,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渐显现。
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亮点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剧增40.3%
1—6月,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88.5亿元,同比增长40.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名。从城乡看,城镇投资61.1亿元,增长49.2%;农村投资16.5亿元,增长22.2%;房地产投资10.9亿元,增长26.9%。投入最大的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达36.2亿元,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为79.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2.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8.3%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7.8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基本保持正常年份增速,排名全省第九位。从城乡看,农村实现零售额53.9亿元,增长20.4%,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实现零售额93.9亿元,增长17.1%,农村居民购买潜力逐步激活。
工业增速稳定在理想水平
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7亿元,同比增长14.3%,虽然比去年同期回落8.9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比全省平均增速4.4%高出9.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4位。
出口在正增长中回升
今年1—2月,全国出口总额下降21.1%,全省出口总额下降20.7%,而我市出口总额增长2%,保持正增长的态势。1—6月,全市完成出口总额60958万美元,增长4.5%,位居全省第三名,增幅比1—2月提高3个百分点,全省平均速度是负18.5%,其中21个地级以上市有17个市为负增长。
财政增长保持平稳
1—6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去年同期回落14.2个百分点,比1—3月提高4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11.4%,下降幅度明显收窄。
价格指数继续回落
1—6月,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1.3%,比去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