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东县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009-09-29   来源:安阳农批网  作者:自由人   字体:【 】  浏览:40次   评论:0
 方法对路 收获颇丰
 ———阳东县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综述之一
 本报记者/张志清
编者按:
 根据省委、市委的部署,阳东县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全市率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半年来,阳东县515个党组织、20920名党员积极创新认真学习,转变作风深入实践,牢记宗旨关注民生,取得了丰富的思想成果、实践成果、惠民成果,也为全市兄弟县(市、区)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累了经验。本报自今日起刊发阳东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有人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机关单位难在实践,基层单位难在学习。作为全市率先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阳东县,对此深有体会。该县县委实践办负责人说,尽管在基层抓学习的难题多,但只要方法对路、措施够细,照样能在基层党员中凝聚科学发展的共识,收获“党员干部受教育”的思想成果。
 深入调查摸底细  灵活宣传造氛围
 基层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强、文化相对偏低、职业构成多样,基层参学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如何让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基层组织,扎根于每一个党员头脑?对于阳东县来说,没有先例可循,确实是一道难题。
 如今,经过半年的探索创新,阳东找到了理想答案。他们说,要想党员一个不漏地参加学习,并且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首先必须摸清学习对象情况。该县为此组织多个层面的专题调研,建成了学习对象信息平台、流动党员数据库,排查出一批后进村党支部。
 阳东县委深知,环境能够影响人甚至改造人,要调动参学党员投身活动的热情,就应该营造感染人的活动氛围。对该县运用标语、横幅、广播、电视、报纸、板报、晚会多种形式搞宣传的做法,市委实践办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规模大、角度广、效果好;当地农民则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看得清、听得明,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感觉很亲切、没距离。
 以城带乡避弯路  因地制宜创新法
 虽然城市与农村、机关与基层的情况差异不小,但前者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些原则、方法步骤还是可以用于后者,并且,率先开展活动的党组织中,党员干部比较透彻地理解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据此,阳东县委在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推进城乡嫁接。采取了城乡党组织结对学、让基层单位到机关单位参观学、印发“蓝本”指导学等形式,构建了“党员教育联管、理论学习联动、交流经验联谊”的学习格局,为基层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阳东县委始终清醒地注意到,经验可以嫁接但绝不能简单照搬,而必须因地制宜加以创新。该县针对参学党员具体情况的不同,创新了5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举办领导干部论坛,让他们进行“论坛学”,对行动不便的老弱党员实行“上门帮学”,通过短信、网邮等方式让流动党员“在线学”,实现了学习活动的全员覆盖,让所有参学党员都觉得通俗易懂。
 选准主题出特色  问计乡亲建新村
 在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阳东县不是满足于学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规定内容,而是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阳东大地生根开花。
 新洲镇是主题实践活动颇具特色、思想水平明显提高的一个典型。作为一个农业大镇,如何既发展工业又不造成污染妨碍农业的持续发展?该镇确立了“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推动新洲科学发展”的主题,先后组织两批共110人的工业开发考察团赴中山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参与考察的干部说,考察与学习结合,思想收获很大。
 塘坪镇禾石村党支部一直在寻求加速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后,该支部利用村委会办公楼落成之机,举办了一场有300人参加的恳亲大会,外出乡亲毕竟见识多一些,根据他们的建议,村里邀请专家进村举办农用知识技术培训班、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班,提高了党员和群众的综合素质,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Tags:东县第 习实践 责任编辑:自由人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谁持彩笔绘美景 [下一篇]永宁六成全倒户动工重建家园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