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写给我的校友和诗友
2009-11-24   来源:北京农批网  作者:zzzmei   字体:【 】  浏览:33次   评论:0
———读《寸草春晖》札记
陈向兰
阳江一中一九六六届高中的校友和诗友,以《寸草春晖》的千首诗词向母校百年校庆致贺,同时又为新中国六十周年国庆助兴。我带着浓厚的兴趣捧读了诗稿,读着读着,感到有一股清新之气迎面扑来,产生了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笔记和联想。

有特色,才不一般化。———一部诗集编得是否成功,我觉得首先要看它是否有特色。三年前,同是这届校友出过一部《刺桐吟》,是毕业四十周年聚会即席唱和的欢歌。集子共收入诗作一百六十多首,很有特色。这次入编一千首,整体印象更有特色,主题鲜明,突出重点,突出主旋律,突出为母校百年而歌唱,为新中国六十周年的艳阳天歌唱,唱出了校友们的心声!声音带着感情,也带着思想的闪光!且听廖绍其的《贺新郎》句:“弦歌寄望南郊里。正当阳、桃夭李郁,可堪回味。”苏培芳的《校庆抒情》:“华诞百年思母校,天涯海角盼归宁。万人一曲摇篮颂,应是人间肺腑声。”校友写母校,正如儿女写母亲,感情特别深沉,因为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付出了代价的。这代价知多少?
陈修劲有“百年大庆好时光,相聚师生喜欲狂。”陈慎安有“川流不息新人出,花甲相逢倍觉亲。”欧可强句:“迎校庆,儿女拜亲娘。”梁胜运有句:“百年华诞欣同庆,辈出英才继有人。”邓格伟诗云:“更期母校春长驻,直把芬芳写满天。”区亦亦句:“母校育人已百秋,成才英杰似江流。”黄运娟句:“母校生辰至,天涯赤子回。”
母校的辉煌,同祖国的辉煌是息息相关的。1966届毕业校友大体是同新中国的五星红旗一同诞生和成长的。他们和新中国一道,走过了六十年建国和兴国的不寻常道路。母校百年,多少桃李芬芳,人才辈出!新中国六十年,多少地覆天翻,惊心动魄!他们都是见证人或参与者。祖国今日的辉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果,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得来是太不容易了!在书中,有不少重大社会题材入诗,如“港澳回归”、“汶川抗震”、“北京奥运”、“嫦娥一号”等等,都是举世瞩目的。梁敏的《汶川地震拾碎》,十分感人:“中央挂帅举旗先,亿万军民斗志坚。”“英雄好汉铁心肠,一跳高空赌命亡。”“全民肃默国含悲,海外同哀降半旗。”林举星的《临江仙·北京奥运》则使人读了荡气回肠!“火炬飞天传海外,英风国格军魂。鸟巢惊艳醉嘉宾。夺金第一,豪气转乾坤。”梁荣初的《赞中国特色》,是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唱的赞歌:“改革图新三十年,人民撑起艳阳天。”陈思式的歌声是:“神州改革凯歌旋,衣食住行大变迁。”沙业华的词句是:“开心矣,记丰功伟绩,百姓心头。”黄重创则怀念邓小平:“经济腾飞家国富,万民齐颂邓公贤。”
回顾新中国六十年的历程,中国各族人民深深怀念邓小平,更越来越怀念毛泽东!冯成光的《纪念毛主席110周年诞辰组词》有“主义在胸旗在手”,“胸中百万尽精兵”;“两论家知,三篇户晓,五卷雄文盖宇寰”,“挥泪青山子善。”他特别怀念当年毛泽东打击腐败,挥泪批准枪决两名高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以维护共产党人本色,维护干部队伍清廉的悲壮!苏培芳看电视剧《长征》有感:“一首长征动地诗,品来如醉又如痴。每当品到神奇处,拍案惊呼毛润之!”林举星写韶山冲毛泽东故居:“满门英烈垂青史,信是中华第一乡。”陈丽娟回忆毛泽东时代学雷锋活动:“神州一夜起春风,万里河山榜样红。”
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在历史的长河中,将越来越凸显于世。当今许多青年人对毛泽东时代知之甚少,甚至有的人以为那个年代只有贫穷、落后、饥饿、愚昧、浩劫等等。还有人说毛泽东打仗行,搞经济不行。其实,新中国整个工业体系的强大基础正是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原子弹不就是毛泽东时代造出来的么?钢产量在全世界的举足轻重地位这个基础不是那个时代打下的吗?美国著名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客观地评价:“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36%,农业产值占64%,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72%,农业仅占28%了。”“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留给后人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财富!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领袖像毛泽东那样大公无私,满门英烈,完全,彻底为人民的。
《寸草春晖》正是儿女对母亲,学子对母校,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献上的一片深情!

有激情,才有诗。———有人说“活得太真实,无诗。活得不真实,也无诗。在虚幻与真实之间,才停立着我的谬斯!”古往今来,能传之于世脍炙人口的诗,全在于一个“情”字。校友虽属业余作者,但不少已称得上是多产诗人了。可是,入编诗作,肯定是有工有拙的,不可能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不过有个共同点是感情真挚,许多都洋溢着激情。
冯成光的“此身已在蓝天外,几度弯腰揽白云”很有激情,应该说是他的得意之篇,代表之作(此诗被浙江大学毛谷风教授收入《历代七绝精华》);《甲戌中秋》、《百日祭母》可以说是他的泣血之篇,经典之作。自由诗《胸怀颂》也激情洋溢。郑祥旭的“梦想空中建座楼,白云伴我度春秋”,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一个人要有梦想才会有追求,但追求的过程是坎坷曲折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正像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何国权的“枝凝寒露干含霜,雨打风吹志更刚”;容振标的“百花谁是冠,傲骨一枝春”,是寄情于物,虚实结合。实写红棉、梅花,虚写人生,是对人的高尚品格的一种憧憬、探索与追求。冯兆林的“凤凰花放映天红,叶茂枝繁绿荫浓”;陈丽娟的“凤凰影里荡书声,绿叶红花壮激情”;林秀如的“红火凤凰映太阳,百花盛放竞飘香”。惹人回味起火红的校园生活。更使笔者禁不住回忆起六十年前,三位年青的共产党员,被反动当局押赴刑场的悲壮情景:他们昂首挺胸,经过江中(阳江一中的前身)母校大门口,面对围观的师生和群众说:“没有见过共产党员的,请看,我们就是!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他们踏着满地凤凰落
Tags: 责任编辑:zzzm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滴灌并非“贵族技术” [下一篇]阳江市第四批市管拔尖人才公示通告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