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林少春在市委全会上的报告(摘要)
2010-01-15   来源:西安农批网  作者:room   字体:【 】  浏览:36次   评论:0


林少春参加全会分组讨论。
   2009年:交出经济社会发展满意答卷
   刚刚过去的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通过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就地转型、异地转移等一系列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保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8%
   通过积极开展工业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市领导带头挂点联系重点企业,扩充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化金融服务,减免行政收费,组建担保再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争取国家提高五金刀剪制品出口退税率等措施,使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逆境中保持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8%。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6%
   全力推进阳江核电站、广东华厦阳西电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阳阳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8.6%。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2%
   “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拉动了城乡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9.2%。
   ■全年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0.1%。全年五金刀剪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2%;农业总产值增长5%,水产品加工出口增长51.6%,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6.1%和16.7%。预计全年生产总值518.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23.2%,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2和7.2个百分点。
   融入珠三角———
   ■成功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通过多次主动走出去举办资源招商推介会,派出招商小组常驻珠三角驻点招商,成功引进了投资总额达30亿元的华润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20.7%。
   ■加快传统产业就地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危机的“倒逼”效应,从资金投入、产业整合、市场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了传统产业就地转型升级。全年更新改造投资增长71.5%,专利申请量增长9.3%。开发出陶瓷刀等一大批新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融入珠三角迈出坚实步伐
   利用省扶持的5亿元资金,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3亿元,发挥资金的放大效应。园区全年引进项目80个、投资总额120亿元。全市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投入资金22.9亿元,开发土地1.5万亩,引进项目114个,投资总额124.3亿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和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增长25%和8.1%。与珠三角相关城市签订了农业合作协议和旅游合作协议,共建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共同打造黄金旅游线路。
   科学发展———
   ■打造新型工业化城市
   邀请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规划,将我市发展思路完善为“五地一城”,即:打造全省“双转移”示范基地、沿海临港工业基地、中国刀剪产业基地、国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环珠三角现代农业基地和广东宜居创业滨海新城,把阳江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
   发挥规划龙头的作用,完成了阳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海陵岛总体规划修编等一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了城南新区和“一河两岸”建设,稳步推进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新建改建了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加快了绿色阳江建设,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环保责任考核优秀城市”,连续两年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体制改革增添城市发展活力
   有效推进了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理顺了高新区的区镇合并管理体制,完成了岗侨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探索推进海陵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规范了城市综合管理局管理职能。促进了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改善民生———
   ■民生支出超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一半
   全市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6.6%,比上年增长35.7%。阳西二中首期投入使用,市一中迁建和市职一中新建工程动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2%
   全年五个险种新增参保人数达7.9万人。全市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卓有成效,启动市中医院新院、市公共卫生医院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参保率达80%。
   ■安居工程扎实推进
   城镇廉租房建设、农村泥砖危房改造、村村通公路、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扎实推进。抗灾复产工作顺利如期完成。新建镇通行政村硬底化公路400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
   2010年:好中求快,全面推进科学发展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01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落实“五个扎实推进”,努力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思路———
   ■ 结构调整:建设阳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大”工业。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快推进核电、火电、风电等能源工业建设。主动配套和服务粤西、珠三角石化工业基地与产业链,主动配套和服务广州南沙造船基地与产业链,加快发展以石油化工和修造船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沿海临港工业基地;做大做强五金刀剪业。
   “强”农业。突出抓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打造南药、花卉、名优水果、禽畜养殖等特色产业群;加快广东现代海洋渔业基地建设,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
   “优”第三产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全面提升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会展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
   ■ 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快阳江核电站、广东华厦阳西电厂等重要电力能源项目,阳阳高速、开阳高速连接线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以及重大生产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同时,充分挖掘我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储备一批新项目,用以招商引资。
   扩大居民消费。逐步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落实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农村消费。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加快专业市场的建设和改造,扩大城乡消费。
   培养内需增长点。大力扶持房地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 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实现本地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五金刀剪、机电、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重点区域率先推进。各产业转移园特别是高新区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带动作用,抓好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的自主创新,打造成我市自主创新的示范地。
   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各级政府要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结合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的轨道。企业要主动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做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担风险、共同发展。
   完善体制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把政府在自主创新方面的职能真正转变到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公共服务上来。
   ■ 双转移:加快融入珠三角
   大招商。认真落实好有关服务、收费等优惠政策,解决好征地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营造好招商引资的环境。坚持以资源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为重点,立足珠三角,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
   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加快征地进度,高起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鼓励企业投资建厂的各种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入园建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
   重视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整合培训资源,搞好培训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抓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就业。
   ■ 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江海堤围除险加固和农田灌渠的改造。认真做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
   ■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创业滨海新城
   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规划龙头的作用,编制好城市和村镇规划。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南新区、“一河两岸”等重点区域开发,搞好“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
   建设“绿色阳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加快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的建设,深入开展漠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强化水、土地、矿产资源管理。推进阳江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
   ■ 改革开放:焕发阳江经济新活力
   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市一级要在大部门体制框架内,进一步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县(市、区)要吸收借鉴市的经验,结合实际,全面铺开大部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配合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切实转变县镇政府职能,使县镇权与责真正统一起来。
   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外经贸工作转型升级。
   ■ 保障民生:构建和谐平安阳江
   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和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覆盖面,加快完善和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巩固和提升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公共卫生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维持社会稳定。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
   ■ 加强党建: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Tags:林少春 全会上 摘要 责任编辑:room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09年优秀提案 [下一篇]我市去年水产品出口逾3亿美元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