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纠纷保一方平安,去年辖区上访案降三成
本报记者∕胡小升 通讯员∕许光荣
去年12月30日下午,江城区城西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穿着雨衣,戴着摩托车头盔,脸上已被雨水打湿。来者是城西东钵村委会的菜农,他怀疑村中店铺的农药有“问题”,导致蔬菜受损,向店家索赔不成,遂冒雨赶到中心求助。工作人员当即受理,表示第二天将他的诉求转给街道农业办解决。
“像这个菜农一样,‘有矛盾纠纷,找街道中心’,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城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国汉说,中心彰显了服务群众的窗口作用、社会矛盾的“化解器”作用,将许多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解决在基层。去年该街道上访案件同比减少32%,并且无一越级到省进京上访。
部门联调高效化解纠纷
城西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辖区矛盾纠纷增多,由于距离城区近,闹起纠纷的群众动辄往区政府甚至市政府跑。如何让村里纠纷不出街道,成为该街道办干部们很是头痛的事。
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城西街道办于去年8月成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10月底中心的新办公楼竣工使用。走进中心,眼前一亮:室内宽敞明亮,功能分区规范齐全,有接访受理总台、联席调解室、联席会议室等,墙壁上张贴的标语,如“坐下来,好好协商;解矛盾,大家欢喜”、“调解好每一件纠纷,让群众愉快地出门”等,令人倍感温馨。综治、信访、司法等职能部门集中在中心办公,专门受理群众的诉求,对当事双方集中调解。该中心负责人说,以前,单一部门毕竟力量较小、方法单一,调解起来说服力不足;现在,多个部门联手出击,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招”齐下,纠纷就容易化解。据统计,中心成立至今调解矛盾纠纷14宗,成功率85.7%。
巧解13住户排水“老大难”
去年9月的一天,城西龙舟社区某巷道6名居民来到中心,反映该巷子13户住户没有地下排水沟,每逢下雨,屋被水浸,10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中心马上派人赶到现场调查,发现13户要开挖排水沟,必须从另外12户的屋前经过,但后者坚决反对。这么多住户产生矛盾,若处理不好,容易诱发群体性上访甚至流血事件。中心充分了解当地排水设置后,建议13户住户改向东边接管道排水,可避免与12户住户冲突。但新问题出现了,10多年前东边住户曾要求13户住户共建排水沟,但他们不肯出钱,如今13户住户要“搭车”排水,东边住户索要较高补偿,否则,不让接管。工作人员一连几晚与东边住户“磨嘴皮”,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经过街道中心一个多月的努力,13户住户的排水“老大难”圆满解决。
群防群治营造一方平安
组织镇村开展社会治安防控,加强群防群治,是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另一大职能。城西街道一埒工业区有40多家企业,治安情况复杂,由于治安防控体系滞后,入厂盗窃等案件时有发生。在街道中心牵头组织和当地派出所具体运作下,由企业自愿出资,今年8月一埒工业区拉起了治安联防队,18名队员展开全天候巡逻,工业区四大出入口分别安装了一个治安视频监控探头,并且设置了治安岗亭,一张严密的防控大网罩住了整个工业区,歹徒窜入作案插翅难飞。
去年11月份的一天凌晨,几名歹徒潜入一埒工业区,偷了一头耕牛,牵牛经过路口的治安岗亭时,被守护在此的联防队员一眼识破,盗贼惊慌之下弃牛而逃。据城西派出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8月至12月,一埒工业区仅发案3宗,而上年同期发案12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