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在阳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阳江市财政局局长 许培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江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财政的严峻形势,全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的经济工作部署以及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治税理财,努力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基本保证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各项收支计划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据快报统计(以下2009年财政收支数均为快报数),2009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1?556万元,为年度预算189?738万元的106?2%,比上年收入实绩163?572万元增收37?984万元,增长23?2%。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75?873万元,上年结余(含省批复决算增加数)9?133万元,调入资金10?521万元,全年总计收入597?083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61?878万元,比上年支出实绩459?288万元增支102?590万元,增长22?3%。加上上解上级支出6?888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支出878万元,全年总计支出569?644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7?439万元,减除结转下年的支出26?369万元,净结余1?070万元。
2009年,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405万元,为年度预算66?020万元的115?7%,比上年收入实绩57?009万元增收19?396万元,增长34?0%。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75?873万元(根据财政部文件要求,2009年市本级反映上级补助收入和上解上级支出均为全市合计数,相应在支出方反映对下级补助的合计数),县(市、区)上解收入11?003万元(含上解省财政的收入),上年结余(含省批复决算增加数)1?035万元,调入资金8?121万元,总计收入472?437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46?192万元,比上年支出实绩105?989万元增支40?203万元,增长37?9%。加上补助县(市、区)支出295?39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888万元,总计支出448?472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3?965万元,减除结转下年的支出23?580万元,净结余385万元。
剔除省财政补助县(市、区)的收入和县(市、区)上解省财政的支出,2009年市本级的收支完成数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40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87?597万元,县(市、区)上解收入6?249万元,上年结余(含省批复决算增加数)1?035万元,调入资金8?121万元,总计收入179?407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46?192万元,加上补助县(市、区)支出7?11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134万元,总计支出155?442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3?965万元,减除结转下年的支出23?580万元,净结余385万元。
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是:
(一)增值税收入4?677万元,比上年下降29?8%,减收1?986万元。
(二)营业税收入13?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增收2?095万元。
(三)契税收入5?905万元,比上年下降3%,减收182万元。
(四)企业所得税收入3?630万元,比上年下降29?7%,减收1?534万元。
(五)个人所得税收入2?172万元,比上年下降0?1%,减收3万元。
(六)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3?124万元,比上年增长9%,增收258万元。
(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5?29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增收9?909万元,增收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按上级要求将大部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八)专项收入3?296万元,比上年增长52?1%,增收1?129万元。
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是:
1、一般公共服务25?668万元,比上年支出23?377万元增长9?8%。
2、公共安全17?054万元,比上年支出16?807万元增长1?5%。
3、教育15?021万元,比上年支出12?186万元增长23?3%。
4、科学技术2?453万元,比上年支出2?215万元增长10?7%。
5、文化体育与传媒3?200万元,比上年支出2?390万元增长33?9%。
6、社会保障和就业21?294万元,比上年支出17?935万元增长18?7%。
7、医疗卫生5?116万元,比上年支出5?695万元下降10?2%。
8、环境保护2?925万元,比上年支出2?454万元增长19?2%。
9、城乡社区事务7?906万元,比上年支出5?669万元增长39?5%。
10、农林水事务9?623万元,比上年支出7?206万元增长33?5%。
11、交通运输17?966万元,比上年支出1?172万元增长1?432?9%,主要是成品油税费改革后消费税增收相应安排的公路养护等支出较多。
12、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3?884万元,比上年支出2?797万元增长38?9%。
13、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6?084万元,比上年支出3?105万元增长95?9%。
14、其他支出7?948万元(含人防费支出5?694万元),比上年支出2?981万元增长166?6%。
2009年,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预算任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增速放缓、税源减少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迎难而上,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收入征管。继续实施财税联席会议和收入通报制度,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制;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和监控,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打击各种税收违法行为。在各级财税部门共同努力下,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皆超额完成了预算收入任务。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2009年,围绕“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政策目标,实施灵活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扩大内需项目支出及时拨付,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政策规定,按照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办公经费标准“五个零增长”的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全面推进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市政府抓住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支持,其中2008年争取到23个项目,2009年52个,两年一共75个项目,新增投资49?06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925?2万元,省配套资金12?447?8万元,市配套资金9?956?1万元,县(市、区)配套资金5?518?1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资金5?220?8万元。2009年,我市还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1?067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及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部《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安排管理办法》和省财政厅《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积极财政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坚持“加强管理、特事特办、快速实施、确保效益”的原则,及时拨付并认真监管扩大内需资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用好用活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评为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获得了省财政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市政府制定了《阳江市使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5亿元扶持资金实行规范管理,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同时,为充分发挥扶持资金的放大作用,市政府以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为主体,搭建融资平台,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增加我市基础设施和部分民生项目贷款的授信额度,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市的授信额度增加到24亿元,阳江高新区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项目14?6亿元贷款已经落实,加快了我市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速度。
积极推行对产业转移工业园补助资金实行激励型分配的创新机制。为更好发挥产业转移工业园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市政府出台激励措施,从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中安排1亿元,对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内按期完工的标准厂房进行奖励;从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中安排5千万元,由我市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阳东)产业转移工业园进行竞争性使用,按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新增地方税收、标准厂房完工面积等因素进行激励型分配。通过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快我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经济发展。
认真做好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积极做好与各销售网点的沟通协调,加快审核进度,及时拨付补贴资金。共拨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545万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478万元,有效拉动了农村消费。
进一步加大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大力推进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继续做好农资综合直补、种粮直补和成品油价格补贴工作,全市共拨付农资综合直补资金8?184万元,拨付种粮直补资金1?158万元,拨付成品油价格补贴资金9?907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切实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全市共拨付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经费9?866万元,城镇免费义务教育补助经费2?318万元。支持做好医疗卫生工作,全市共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4?392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525万元。支持加大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全市共拨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9?020万元。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市共拨付补助资金379万元。
(三)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各项财政改革全面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在部门预算中贯彻绩效性原则,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的项目范围,部门预算科学化、精细化取得新突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深化,全市改革试点单位增加到310个。深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于2009年7月颁布实施《阳江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对非税收入实行规范管理。市级预算单位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和公务卡结算改革进展顺利,试点单位扩大到24个,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四)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秩序。配合省审计厅、省财政厅做好对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和农业、教育、社保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和检查工作,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制定了《阳江市国有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自2009年5月开始实施,规范国有集体资产交易行为。继续做好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预、决(结)算编制和审核工作,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财政资金。积极配合人大、审计等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工作,严格执行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决算、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超预算支出情况的制度,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年度财政收支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继续完善财政内部循环监督工作系统,健全监督制度,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二、2010年一般预算草案
(一)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10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消除体制障碍,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坚持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树立绩效观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依法治税理财,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我市2010年国民经济指标及社会发展计划,经市政府研究,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233?805万元,比2009年收入实绩201?556万元增加32?249万元,增长16%。
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1、增值税收入36?680万元,比上年增长18%。
2、营业税收入47?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3、企业所得税收入13?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
4、个人所得税收入7?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
5、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1?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
6、房产税收入4?765万元,比上年增长15?9%。
7、印花税收入2?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7%。
8、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9?670万元,比上年增长16?4%。
9、土地增值税收入3?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
10、车船税收入3?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11、契税收入18?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12、专项收入8?340元,比上年增长14%。
1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1?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14、罚没收入19?635万元,比上年增长15%。
1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8?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根据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计划233?80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30?36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70万元,减除上解上级支出8?091万元后,全市可供支配的财力为357?148万元。按照《预算法》的规定,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357?148万元。
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以下用于对比的上年实际支出数已减除省追加的非财力性补助支出):
1、一般公共服务75?130万元,比上年支出70?225万元增长7%。
2、公共安全33?581万元,比上年支出29?318万元增长14?5%。
3、教育94?801万元,比上年支出81?523万元增长16?3%。
4、科学技术5?793万元,比上年支出5?022万元增长15?4%。
5、文化体育与传媒5?408万元,比上年支出4?895万元增长10?5%。
6、社会保障和就业45?810万元,比上年支出40?396万元增长13?4%。
7、医疗卫生19?254万元,比上年支出16?730万元增长15?1%。
8、环境保护2?595万元,比上年支出2?309万元增长12?4%。
9、城乡社区事务11?976万元,比上年支出10?858万元增长10?3%。
10、农林水事务43?856万元,比上年支出37?853万元增长15?9%。
11、交通运输2?350万元,比上年支出2?086万元增长12?7%。
12、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2?010万元,比上年支出1?930万元增长4?1%。
13、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2?274万元,比上年支出2?135万元增长6?5%。
14、其他支出5?226万元,比上年支出5?007万元增长4?4%。
(二)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全市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以及市本级财政的具体情况,经市政府研究,2010年市本级财政收支计划作如下安排:
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88?630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76?405万元增加12?225万元,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1、增值税收入5?615万元,比上年增长20?1%。
2、营业税收入1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3、企业所得税收入4?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
4、个人所得税收入2?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4%。
5、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3?630万元,比上年增长16?2%。
6、房产税收入1?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8?5%。
7、印花税收入1?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8、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2?485万元,比上年增长16?8%。
9、土地增值税收入1?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
10、车船税收入1?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
11、契税收入6?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6%。
12、专项收入3?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1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7?1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14、罚没收入14?4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
1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
根据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88?63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30?364万元(根据财政部文件要求,2010年市本级反映上级补助收入和上解上级支出均为全市合计数,相应在支出方反映对下级补助的合计数),县(市、区)上解收入7?941万元(含上解省财政的收入),上年结余收入385万元,减除补助县(市、区)支出120?12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8?091万元后,市本级可供支配的财力为99?102万元。
剔除省财政补助县(市、区)的收入和县(市、区)上解省财政的支出,2010年市本级的预算收支安排计划为: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88?63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3?237万元,县(市、区)上解收入4?35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85万元,减除补助县(市、区)支出3?0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500万元后,市本级可供支配的财力为99?102万元。按照《预算法》的规定,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99?102万元。
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以下用于对比的上年实际支出数已减除省追加的非财力性补助支出):
1、一般公共服务18?521万元,比上年支出17?190万元增长7?7%。
2、公共安全15?794万元,比上年支出14?045万元增长12?5%。
3、教育11?447万元,比上年支出8?784万元增长30?3%。
4、科学技术1?904万元,比上年支出1?543万元增长23?4%。
5、文化体育与传媒3?589万元,比上年支出2?975万元增长20?6%。
6、社会保障和就业15?290万元,比上年支出13?552万元增长12?8%。
7、医疗卫生8?571万元,比上年支出6?077万元增长41%。
8、环境保护859万元,比上年支出733万元增长17?2%。
9、城乡社区事务3?643万元,比上年支出3?111万元增长17?1%。
10、农林水事务4?766万元,比上年支出4?084万元增长16?7%。
11、交通运输577万元,比上年支出489万元增长18%。
12、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1?188万元,比上年支出1?062万元增长11?9%。
13、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1?974万元,比上年支出1?869万元增长5?6%。
14、其他支出3?953万元,比上年支出3?946万元增长0?2%。
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2010年的财政工作,圆满完成2010年预算任务,对于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计划目标,推动和谐阳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全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狠抓财源建设,实现经济与财政协调发展。要继续做好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与省财政补助的产业转移工业7发展资金结合使用,发挥乘数效应,加快我市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市园区经济和工业经济加快发展。要继续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要切实加强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及时落实配套资金,推动在建项目顺利完工,新建项目如期开展。要继续落实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力度。要积极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馆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市内各旅游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支持旅游业做大做强。要继续做好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世界银行贷款工作,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建设。要继续贯彻落实出口退税负担机制,促进外贸发展。
(二)强化收入管理,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收入管理,确保完成预算收入任务,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完善各县(市、区)异地招商税收分成体制,促进全市收入均衡增长。继续实施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制,严格依法治税,做好重点税源的跟踪管理,确保实现财税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做好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按规定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足额纳入预算管理。
(三)严格控制支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按《预算法》要求编制预算,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打赤字预算。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的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从严控制追加支出,严禁越权调整、改变预算用途。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落实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办公经费标准“五个零增长”的要求。在维持政权正常运转的基础上,集中财力确保重点项目支出需要。按照《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09-2020)》的部署,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以及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迈出新步伐,着力推进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0年,全市预算安排教育经费94?801万元,市本级安排11?44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支13?278万元和2?663万元,增支主要用于农村和城镇免费义务教育补助以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校舍维修改造等方面;全市预算安排医疗卫生经费19?254万元,市本级安排8?5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支2?524万元和2?494万元,增支主要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补助以及实施农村改水改厕、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公共卫生项目补助;2010年预算还加大了对住房保障、就业保障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继续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2010年,全市预算安排农林水事务经费43?856万元,市本级安排4?7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支6?003万元和682万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按照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民主理财的要求,从财政收、支、管、用等多个方面对财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要按照省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做好“省直管县”试点,理顺市与试点县(市)的财政管理体制。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各项改革,进一步拓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公务卡结算等改革,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条件成熟时全面推开。
(五)加快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继续完善财政支出监控机制,对财政支出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继续做好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预、决(结)算审核工作。健全财政外部监督机制,积极配合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计部门对预算、决算以及财政资金的监督,配合做好年度财政收支审计工作。大力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完善市级财政内部循环监督体系,对资金分配进行实时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把我市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