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警惕八类常见电信诈骗手法
2010-04-25   来源:贵港农批网  作者:放开心情   字体:【 】  浏览:42次   评论:0
近年来,各类电信诈骗犯罪尤其是远程操控的电信诈骗犯罪日益突出,社会危害不断加剧,被骗者往往承受着财产和精神的双重伤害。现对社会上发生的电信诈骗的十余种常见手法予以曝光,警示市民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

以中奖为名进行诈骗

案例:
近日,王某在家里上网时,电脑桌面上显示一条信息称:在腾讯公司11周年挖宝庆祝活动中,王某中了二等奖(现金58000元和笔记本电脑一台)。王某遂按照信息上提供的信息与对方联系,对方先后以交保证金、个人所得税、奖金激活资金、公证保证金等名义,让王某向账号为622700352720003XXXX(户名何某勇)的交通银行账号上汇款。王某分四次向该账号共汇人民币35100元。后王某再与对方联系,对方称奖金被封存,还需要再交12000元人民币的激活费,王某方觉上当。
提示:
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群发短信、网络消息、电子邮件或者邮寄信件等途径,以受害人手机号、QQ号、银行卡、刮刮卡等中奖为名,向受害人发信息,有的还声称若因路途遥远不能及时兑奖的,可以协助办理缴纳公证费、个人收入所得税手续等等。若受害人信以为真与之联系后,犯罪嫌疑人便要其交“工本费”、“会员费”、“公证费”、“转帐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一步步的借口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帐户汇款。


以销售低价货品、违法物品的
虚假交易进行诈骗

案例:
侯某的丈夫看到一则卖海关走私车的广告,见其价格低廉,于是与广告上所留电话取得联系。几天后,对方称已到市区某地让其验车,其夫前往该地后不多时,侯某即接到对方用软件修改成其夫的手机号码打来电话称车已验完让其汇钱。于是,侯某将8000元汇至对方帐户,后发现被骗。
提示:
犯罪嫌疑人主要利用网络、手机群发短信、张贴广告等对外发布虚假交易信息,谎称是海关罚没货物或走私商品等,价格与市场价相比极低,或发布销售黑车、毒品、枪支、假发票、监听手机软件、复制SIM卡软件等某些违法物品的交易信息,实际上根本没有货物,结果使用来电显示号码修改软件与受害人通话的方式进行诈骗,隐蔽性极高。受害人与其联系并汇款后便泥牛入海;若受害人继续与其联系后,犯罪嫌疑人便以安全为由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手续费”、“托运费”等一步步的借口理由,继续诈骗。

 骚扰电话迫使外地亲友关机后
实施诈骗


案例:
近日,市民杨先生接到一自称外交部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子小杨在国外留学时发生车祸急需用钱,杨先生急忙拨打小杨的电话,但一直无法接通。杨先生忽然记起儿子的一名同学与他在同一所学校留学,随即给这名同学打去电话,该同学称小杨正在上课,未出车祸,从而识破其骗局。
提示:
犯罪嫌疑人了解到受害人亲友在外地的情况后,反复拨打其亲友的联系电话进行骚扰,使其不敢开机,然后假冒公安、外交部、学校老师、单位领导等人员告诉受害人其亲友发生车祸、急病等事由进行诈骗。因此,在接到类似电话时,首先不要慌乱,要镇定,其次是联系亲友所在的学校或者单位,了解相关情况,以免上当受骗。

征婚、交友、招聘信息诈骗

案例:
邱某通过征婚启事认识一名自称是“王某某”的外地男子(双方未曾见面),电话交往一段时间以后,该男子以在哈尔滨机场被扣留一幅字画要缴纳税金为由,让邱某向其卡内打钱,后邱某分三次给“王某某”汇去61480元钱。
提示:
犯罪嫌疑人在网络、报纸或其他刊物发布虚假征婚、交友信息,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或丰厚报酬“借夫生子”等信息,或高薪求职的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在与受害人电话联系一段时间骗取信任后,以“商店开业”、“生病住院”、“出车祸”、“保证金”、“培训费”等各种借口,骗取受害人钱财。


假冒熟人出事急需用钱为名
进行诈骗

案例:
一天,李某在家中接到一个外地号码打来的电话,自称是其的熟人,因嫖娼被公安机关抓获,让李某往一个农行帐号汇5000元交罚款,后发现被骗。
提示:
犯罪嫌疑人以“猜猜我是谁”等形式,冒充是受害人的亲朋好友的朋友,通过打电话或发信息的途径,谎称受害人的亲朋好友生病、出车祸处于昏迷不能说话或嫖娼被公安机关抓获;有的犯罪嫌疑人则直接冒充受害人多年未联系的亲人、朋友、战友,告诉受害人说自己出事等。进而要求受害人赶快向指定帐户汇款进行诈骗。


利用手机号码转换软件
进行诈骗

案例: 
管女士在家具城上班时,其办公电话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称,管某与一个诈骗案有关,称要冻结其交通银行内的存款,管某拨打“114”电话查询,确认打来号码确为某公安局后,将31万元人民币汇入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帐户”。
提示:
犯罪嫌疑人使用“更改手机号码软件”等科技手段,将行骗使用的电话修改为国家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的电话号码作为掩护,骗取当事人信任。或以虚假信息欺瞒、威吓,利用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信任以及紧张害怕的心理设置连环圈套,诱惑当事人一步一步落入陷阱。

以提供低息贷款为名进行诈骗

案例:
20岁的市民宋某在网吧上网时在某网页发现低息贷款的信息,与所留联系电话取得联系,双方协商好贷款2万元,先付利息1000元,并将其个人资料通过电脑发给对方。后来,宋某按照对方要求到农业银行将利息人民币1000元汇至对方帐号,对方让其再汇2000元保证金时,才发现被骗。
提示:
犯罪嫌疑人一般利用手机群发短信、网络、在报纸打小广告等途径发布可以提供低息、无抵押贷款等信息,并留下联系方式。若受害人急需贷款而与其主动联系后,犯罪嫌疑人便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入“手续费”、“好处费”、“验资款”、“保证金”、“利息”等一步步的借口理由,以诈骗钱财;或索要受害人银行账户,再层层设套,窃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存款迅速转走。


提供银行帐号,
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

案例:
一天早上,郭某收到生意合伙人何某的手机短信,让其汇60万元到何某的农业银行账户上,12时,其又收到另一手机号码的信息,称银行磁卡已经消磁,请把钱汇到工商银行或建设银行一新账户上,开户人牛某,郭某误认为此信息是何某发给她的,未核实该信息的真实性,即刻到银行按照短信指定的账户汇入人民币60万元。后来,其与何某联系询问汇款是否收到,何某答未收到汇款,她才发现被骗了。
提示:
犯罪嫌疑人主要使用手机海量群发信息,内容如“款还没汇吧,那张卡磁条坏了,请把钱汇到XX卡上”。一旦受害人正因业务需要汇款,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的熟人,在没有确认之下,往往会把钱汇到犯罪嫌疑人指定的帐户中。有的犯罪嫌疑人则群发内容为:“能帮我买张200元的移动充值卡吗,电话欠费了,有急事要用电话,买好把充值卡发给我,回去给你钱。”许多市民在误以为对方是熟人的情况下充值给对方而受骗上当。芳 芳
Tags:常见电 责任编辑:放开心情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市农行捐款资助正在接受治疗的冯鹏 [下一篇]从传统农业镇向工业化、城镇化转型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