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血火辉煌何作记
2010-05-11   来源:乌海农批网  作者:纯奶清新   字体:【 】  浏览:53次   评论:0
———读林举英
陈向兰
读举英同志的《林举英诗选》,又重读他的《心泉集》,从中寻找时代气息和历史足音,我好像看到他在漫漫人生路上走过的一行脚印!它唤起我许多对于往事的记忆。它让我联想到他那奋进的上下求索的一生,也联想到我们曾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经历困难、争取胜利的岁月……
一、 啊,母亲河
一水中流九派分,母亲河哺漠阳人。
源头洒面潺潺涧,二百里程出北津。
(《漠江风情:母亲河》)
这是诗人林举英抒写家乡风情的10首之一。他是阳春市岗美镇河正?村人,生长在漠阳江之畔。他把漠阳江这条母亲河看得比亲娘还亲。可谓亲情无价。
漠阳江发源于阳春市河?镇云廉村五点梅山北麓,流经阳江市辖区全境,汇合众多支流,从北津流入南海,接连太平洋。全程199公里,入海处有独石耸立江心,石上高刻有“独占文明”四个大字。
诗人用了他全部激情讴歌这条母亲河———米粮川。这里是鱼米之乡,她拥有国家地质公园,拥有如同桂林一样的山水,拥有无数的田野和森林,拥有马水桔、春砂仁等名产,还有“小刀、豆豉、漆器及其它”;她拥有一面大海汪洋,数百公里海岸线;拥有著名于全省、全国的大、中、小渔港、海水养殖场、海滨浴场,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拥有应有尽有的矿产、宝藏……啊,漠阳江!
举英诗云:八千里地好家园,百粤渔农我占先。
漠水云山连海碧,江流滚滚米粮川。
这条米粮川有着往日的辉煌,更有今日和明天的辉煌。就从历史上养兵打仗来说吧,当年著名于全国的“阳江围歼战”,就有“十万天兵下漠阳”,歼敌4万多人,仅仅是俘虏的国民党官兵就有4万人。千军万马,就靠这条米粮川。当年阳江、阳春数百条运输船队上上下下火速运粮支前,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何其壮也!
很遗憾的是国家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这条米粮川也有过沉重的记忆。那时的“两阳县”是全省十大粮产县之一,阳江、阳春是粤西最重要的两个粮产县,每年都给国家上调一亿斤以上大米。在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老百姓也经受着严重困难的考验,有的粮产区也出现了饥饿和非正常死亡问题。记得1960年我随县委第一书记孙正述下当时困难最大的阳春蟠龙、阳江大八雷岗蹲点,我当时任两阳县委农村部长,孙叫我代他在贫下中农代表会上作检讨,我说:“天无过,地无过,老百姓无过,领导有过!”那是一段沉重的历史教训。
当年林举英和我都同在两阳工作,同干部、群众一起经历困难和战胜困难。
经历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尤其经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全中国的伟大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终于获得较好的解决,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米粮川———母亲河才变得今天这样更加美丽和迷人!
下面是举英的沿江吟唱:
万家楼宇绕江津,城镇如珠日月新。夹岸鼍城连海港,云山漠水绕阳春。(《江岸》)
炊烟缭绕聚民居,两岸飘香稻谷肥。鸭泳鱼翔翻锦浪,连江竹树鸟飞飞。(《河谷》)
合水春湾十八滩,峰移云动卷狂澖。风光乱入游人眼,疑在清漓山水间。(《舟游》)
“幽洞奇峰碧玉河,石林古寺驻仙娥。”(《春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春湾通真寺岩是古代刘三姐从广西过来居留和对歌之处。)
“放鹰撒网筏穿梭,一江渔火两星河。”(《渔火》)
“江津笛起报飞舟,运航串串是拖头。”(《飞舟》)
诗人为何对母亲河爱得如此深沉?是因为今天的胜利得来太不容易了。
“驱车弯百转,越岭上花滩。汽笛声声起,高山又矮山。”“工人家作客,米酒又花茶。”“果瓜随手摘,信步是芳华。”(《花滩林场》)
“九曲清溪百里长,点点归鸥下夕阳。筏过浅滩飘倩影,落英瓣瓣逐流香。”(《夏日花滩漂流》)
“倩影斜阳艳,抟浪丽人回。”“逐浪烟波里,群鸥戏水中。”(《闸坡海泳》)
“银滩十里足轻舒,燕舞鸥飞各自娱。几叶渔舟风浪里,闲人拾贝又哼诗。”(《沙扒漫步》)
未到过漠阳江大地的人,看了举英这许多鲜活的诗行,都会为之心动的。
“叶脉漠江水系丰,电作龙头百业隆。”(《水·电》)
“云岭千重腾碧浪,星河一曲下花滩。”(《大河电站》)
诗人在这里写到了另外一个大题材:开发漠阳江十分丰富的水力发电资源!
从阳春以至整个阳江地区,破天荒第一个水力发电站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起来的?许多人并不了解这段历史。
举英说他看了笔者的拙作《忆圭岗·满江红》,才一下子唤起记忆:原来阳春第一个小水电站是1958年春天,在圭岗办社会主义示范乡时诞生的。接着才有了中、小水电站群,并逐步形成了全县星罗棋布的水力发电网络。
那时初建的小水电站有的小到几乎只能发出一盏电灯光的电力,但它预示着漠阳江大地将大放光芒!它当年在圭岗就迎来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们到来参观考察。当年的圭岗乡党委书记邓荣湘还被特邀出席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当年受命入圭岗办示范乡的26名干部都属见证人,笔者也属其中之一。)
如今的大河水电站大到装机容量三万千瓦。(水库水容量3.3亿立方米,投资6.3亿人民币,全部机械化施工历时5年,1999年尾投产,效益惠及整个阳江市。)诗人何明生前写《满江红·参观大河水电站》,说是“宏图堪与都江匹。”这是漠阳江水电建设史上里程碑式工程。不过它毕竟还是从第一个
Tags:何作记 责任编辑:纯奶清新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南海海域昨起休渔 [下一篇]市树的形象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