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举英
陈向兰
举英的一个突出优点是:敢干斗争,敢于胜利。工作务实,又雷厉风行。他抓工作是一抓到底的。他是个能言善辩的人,能力排众议,凸显他的个人见解。他是个革命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他日常生活中一个业余爱好是下象棋。他的棋风是同他的性格一样的。当年在县委班子中不管工作多么紧张总是随时碰上就随时对弈两局的。一次举英以副县长身份在县长叶超家里下棋,正好中途停电,他们点起煤油灯接着干了。
我和举英也属棋友,水平半斤八两吧,不过我是挺愿意当“亚军”的。让他当“冠军”,我是能感到高兴的,不过他一再当众声言,说他的象棋水平与我不相上下,差距往往是一个兵卒之差罢了。
举英当湛江团委书记时,有一件称得上伟大的功绩,就是发现和总结、推广了电白王美季以虫治虫保护山林的重大典型!电白一个女孩子、女共青团员王美季,在文革时期当上了“九大”代表,当上了党的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革委常委,湛江革委副主任。这有举英一份举荐之功!直至举英后来到了韶关钢铁厂时,王美季还专程去拜访他,感谢他的知遇之恩。
电白是一个著名于全国的造林绿化搞得好的县,突出的是引进木麻黄,在沿海沙滩上营造了几条百里绵长的防护林带,顶住了千百年来未能阻挡的风沙侵袭,保护了海边广阔的农田,保护了村庄;其中有著名的博贺林带、南海林带,阳江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创作的《南海长城》,就是在这里写生的。还有在赤地千里的“丘陵山地用造林绿化来制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在大山区用飞播来营造广袤的松林(经济林和用材林)。当时保护森林一个十分棘手的课题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用大量的农药来杀虫,对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很不利。正是这种情况下,电白小良(现为茂港区小良镇)一名女青年王美季,由一班共青团员带头,打出了“以虫治虫”的旗帜,在大面积防治森林病虫害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她的经验,在电白推广开来。作为湛江地区团委书记的林举英下乡得知这个信息,十分敏感地意识到这个典型不只是林业生产上的典型,而且是农村青年工作的优秀典型,有在全区、全省、全国普遍推广的政治、经济意义。于是他抓住了这个典型的角度从青年工作加以总结,在全区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农村青年中推广。
王美季成了全区的“以虫治虫”的旗帜。并报到团中央,团省委于是在当时一次全国的团代会上,广东在大会上发言的被指定两个人:一是团省委书记黄大仿,一是湛江地区团委书记林举英,举英发言的题目是:《绿化电白的年青人》,他介绍的就是王美季。王美季的旗帜上写上“以虫治虫”四个大字。举英的发言在会上引起全场活跃,上下轰动。会后,中央书记处谭震林找举英谈话,对他的发言给予肯定和很高评价。提出要调他到国家林业部工作。(这回举英可能要当上中央的林业部长或副部长了,我是这样相信的,让他来当这个部长是当得好的)。举英听了,受宠若惊。他连说:“不可,不可,不可。”他说他是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到了北方会皮肤发痒、过敏。他说他的普通话说不好,说起话来让人见笑,等等。广东团委书记黄大仿见状,为了留住人才,很快决定把举英弄到省里来担任团省委副书记。
历史上,在一定条件下英雄是可以造时势的,但一般情况下,只能是时势造英雄!举英这个“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才,很可能要走上“万里挑一”的金光大道了!?
其实,所谓“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是说明优秀人才的出现、成长需要两种条件:一是主观条件,本身要有才华,要有主观能动性,二是客观条件,要有机遇,有知人善任者。
人们没有料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国青少年一代学雷锋,人人争做好事,社会文明之风大为振作。“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随处可见。全国经过调整经济政策,终于逐步战胜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有望走出又一个“黄金时代”,但正是这个时候,却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革文化命”!
举英到省里当上省团委副书记,在当时那个“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路线影响下,他也只能给团省委“看看门口”,“管管卫生”了。不过,在“十年动乱”中能像举英那样“平安无事”度过的人或许是绝无仅有的。
马坝变迁天地惊,荒丘廿里出新城。
人间多少繁华处,尽是艰辛创业成。
(《韶钢》之一)
岭南艳艳钢新城,炉火星灯天地明。
铁马金戈争日月,敢将四化作征程。
(《韶钢》之二)
这是举英1981年写他到韶关钢铁厂奋战十年的成果和感受。
“十年文革”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十年,是革命的口号伴随着武斗的枪声度过的十年。“动乱”的硝烟未散,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分管工交的副主任刘田夫点将要举英到韶关钢铁厂去当革委会副主任(后来的副厂长)、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不属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也属老领导、老首长一种对老部下的关怀爱护吧!开始时,举英不想去韶关,他比较熟悉粤中、粤西,不怎么熟悉粤北,他觉得他长时间搞农村,搞农业,熟识农民,未正式搞过工业,不熟悉工人。他想作一点考虑和选择。但田夫对他的殷切期望,无比信任,又是很令人感奋的。刘田夫用了自己专用的小汽车送他去赴任,他还是上车了。
举英两次到韶钢,在韶钢整整十年,那里搞出了一片新天地,有他一份功。他较长时间是主持厂里的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是搞得有声有色的。据我所知,他在厂里还主办了一份文艺期刊,他个人发表了不少诗作。举英正式成为诗人、作家、文化工作者,应是从韶钢开始的。
韶钢在曲江马坝,那里原是一大片荒丘,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设,八十年代已成为一座钢铁的新城了。
八、赞歌
读举英的诗,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伟大人物,杰出人物,寻常又不寻常人物的赞歌、颂歌。其中有写给开国元勋、建国、兴国功臣的,读来感人肺腑。
如:《有感于周恩来总理骨灰撒于江河》:江声仙乐送,浩气化祥云。白玉京中榻,吴刚席上宾,人间为柱国,天宇作东君。笑接神州报,九州浩荡春。
又如:《纪念邓小平百年寿诞》:
代有才人出九州,昆仑大岳各千秋。
毛公创业乾坤手,邓伯鸿图世纪谋。
四化富强为国本,千方改革立潮头。
任凭宇宙风云幻,掌舵张帆五大洲。
又如:《悼念胡耀邦总书记》(1998年春)
‘凡是’破除‘求是’兴,妖平雾散九州晴。
曾擎赤帜周天舞,又遣黄河入海清。
受命领航先富裕,革新导向大繁荣。
一生遗产留风范,长作人间日月明。
举英忘不了许多革命战争年月的老首长、老领导,下面两首是写当年南路东征支队司令员后来当粤中纵队副司令员欧初和广阳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郑锦波的。
金戈铁马话当年,二十挂零司令员。
上马擎旗擒敌首,下鞍飞笔走云笺。
(《记欧初》)
脸如铜赤鬓如银,横扫倭顽不顾身。
塱底山头曾浴血,英年壮士老将军。
(《记郑锦波》)
下面两首是写陈军的:
谁说书生呆少年,陈仓暗渡汉山川。
闻鸡起舞刘琨剑,报国旋归壮士鞭。
保卫和平枪紧握,宏扬政治马当先。
德才俱备兼文武,解甲挥毫励后贤。
(《赠陈军》1999)
陈军离休前为广州警备区政委。离休后著有《山海传奇》(长篇小说),诗作也甚丰。生前住广州,他是举英的诗友,住深圳时,他是我的茶友。
举英最难以忘怀的应是马如杰,老马是遂溪县人,1939年入党的老革命,解放前它是粤桂边纵第8团政委,解放后历任县委书记、湛江专区副专员等职。老马三进山城,主政阳春,有两次是举英的直接领导人,他的成长同老马的直接关怀、支持、帮助密切相关,老马第三次来阳春是严重经济困难时间,当时两阳县恢复原来阳江、阳春两个县的建制,举英没有再回阳春。“十年文革”时老马受迫害入狱,曾在狱中给我写信,要我帮他找一本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后来才知道他写成了一篇《声讨林彪的檄文》,直接寄给中央,建议毛泽东主席立即把林彪撤下来,让朱德出来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当时是“九大”即将召开,林彪作为毛的当然接班人即将被写上党章时候,为此,老马被林彪、“四人帮”打成现行反革命,要处以极刑,在他亲属直接上京上访申诉的情况下,幸得周总理干预,才免于一死。但仍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直到林彪摔死温都尔汗以后,老马的问题仍未得到平反。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曾亲自找到刚刚解放出来主持平反冤假错案的地委副书记罗道让申诉此事,得到罗道让的鼎力支持帮助,事情始得彻底平反。接着是一位在省报工作的老部下写出一篇大文章见报,于是,老马一下子成了全省闻名的敢于同林彪反革命集团作斗争的英雄人物了。(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