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林少春在市委全会上的报告(摘要)
2010-07-24   来源:嘉兴农批网  作者:后会无期   字体:【 】  浏览:34次   评论:0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上半年,我市以“三促进一保持”为重点,努力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4.7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35.1%,增速排在全省第3位。
稳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二
今年全市安排重点项目45个,年度计划投资112亿元。至6月底,已有41个动工建设,开工率达91%;完成投资56.9亿元,占年度计划50.8%。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2%,增速排在全省第2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
千方百计扩大居民消费。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刺激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17.4%和26.8%。
■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2%。
努力保持外经贸稳定增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外经贸战略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上半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2%。
调结构——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半年五金刀剪开发出新产品5个,国家级五金刀剪检测中心建设加快;加快推进电力能源基地建设,阳江核电站和阳西、阳东、海陵等风电项目、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广东华厦阳西电厂3、4号机组正在全力推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广东德尔电器二期、汉能LED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镍合金等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5%,增速排在全省第4位。
“双转移”——
■4个省级产业园引进项目19个
重点抓好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统筹做好其他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夯实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从技术、规模、标准、能效、环保等方面设置必要的“门槛”,提升承接项目的质量。上半年,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78亿元,引进项目19个,投资额49亿元。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1万人
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1万人,分别占年度任务51%和66.2%。
惠民生——
■投入2684万元扶贫开发
至6月底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684万元,启动泥砖危房改造1002户,建成和在建集体经济项目163个,组织近30家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已有9家农业龙头企业落实了具体项目。
■普通高考总上线率提高7%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优先发展。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的市一中、市一职新校区等“六大工程”建设加快,可望在今年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的目标;普通高考取得新突破,总上线率比去年提高7%;教师待遇“两相当”和绩效工资基本落实。
■城镇新增就业2.66万人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7%以下。
■8万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保障范围继续扩大。上半年五个险种新增参保人数7.61万人,全市8万名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
■新农合医疗覆盖率达99.1%
医药卫生工作进一步强化。市中医院新院、市公共卫生医院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参保率达85%。
■新上马建设600套廉租房
城镇居民住房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继去年完成600套廉租住房建设后,今年又上马建设600套。
保稳定——
■“双抢”案件同比下降25.7%,
上半年我市进京非正常上访和到省集体上访量排名全省靠后,“双抢”案件同比下降25.7%,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总体目标:力争用10年的时间,把阳江建设为著名的海洋文化旅游和生态文化观光胜地、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区域文化博览中心,努力打造海洋文化突出、特色文化产业强势、现代文化气息浓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升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二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三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文明和谐家园。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一要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平台。二要繁荣文艺创作,培育文化精品。三要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
一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二要加快文化科技创新,提高文化原创能力。三要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壮大文化整体实力。以“南海I号”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为载体和平台,打造旅游精品热线。推动文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做大做强特色传统产业。四是推进文化与节庆融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五是推进文化与城建融合,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工程
一是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增强文化管理服务能力。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好政府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二是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
Tags:林少春 全会上 摘要 责任编辑:后会无期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共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八一.. [下一篇]高新区选派46名干部当“村官”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